大地震迫使这些企业的短期计划中断。据了解,日本企业在光伏领域占据上游端,以生产硅片见长,中国企业则基本都是下游端的组件生产企业,地震造成多家日本硅片工厂重创,因此短期内对下游端的需求减弱。但国内企业纷纷认为,拓展日本市场的中长期计划不会改变,看好未来日本恢复重建后,被暂时抑制的新能源需求会有“反弹式增长”。
正当国内新能源企业对日本市场产生观望时,好消息从欧洲传来。
3月18日,日本地震发生后一周,意大利政府宣布将不会取消向现有太阳能项目发放的补贴款,当天在罗马举行的政府会议就意大利未来五年的太阳能政策提出议题,决定效仿德国模式制定补贴机制,适当下调,但不取消对太阳能发电的补贴。
而在日本大地震发生前夕,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纷纷宣称当地太阳能设备市场需求接近饱和,无锡尚德等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新能源概念股应声下挫,当时意大利计划取消对太阳能发放补贴的消息更是对相关企业造成打击。地震与核泄漏之后,全世界展开针对核电安全的各种措施,欧洲的反应尤为激烈。分析人士认为,意大利政府此次对太阳能补贴的承诺,除了要稳定该国太阳能行业之外,更多是考虑在核电之外,积极培育其他清洁能源加速发展。这些政策和市场前景,都让极度依赖欧洲市场的中国新能源企业吃下“定心丸”。
未来,能源结构大调整?
日本核事故掀起未来新能源格局规划的争论,一方认为要以可再生能源代替核能的价格不菲,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欲跻身能源“主力位”几乎无望;另一方则看好太阳能和风电产业,认为随着核泄漏影响,致使全球核电建设进程放缓,未来其他清洁能源有望获得更多支持。
“若说此次核危机立刻就能促进能源结构大调整,一定程度上是夸大了太阳能和风电产业的实际情况。”米月表示,目前技术水平下,太阳能和风能还只是一种辅助发电手段,尽管两者的发展飞快,但要取代常规发电和核电,并不现实。
太阳能和风能,作为两种最有潜力和优势的清洁能源,目前均存在发展瓶颈。
太阳能,被誉为伸手可得的温暖资源,通过光电转换装置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技术相对成熟。行业协会的相关信息显示,国内新能源领域主要从事太阳能业务的企业数量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然而虽然太阳能是无穷尽的,但用来转换太阳能的材料却很有限,太阳能转换器效率低;其次,由于地球的自转和气候、季节等原因,太阳能的功率变化大、不稳定,给正常连续使用造成困难;更重要的是无论其当前的成本还是销售价格,乃至使用条件,若相比石油、核能等能源都过高。
风能也是一种可再生、无污染能源,风能也具备投资少、工效高、经济耐用、储量巨大等优势。从中期来看,全球风能产业的前景相当乐观,各国政府不断出台的可再生能源鼓励政策,将为该产业未来几年的迅速发展提供巨大动力。德意志银行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风能产业将保持每年20%的增速,到2015年时,该行业总产值将增至目前水平的5倍。根据预计,未来几年亚洲和美洲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将实现每年30%的高速增长。但风能利用上存在先天劣势,除了受地理环境制约外,风电应用中还存在“时间差”,一般风电站建于靠海位,其在夜晚的风力资源最为充足,而夜晚恰恰又是电力需求的低峰时段,这些使得风电发展前景又落后于太阳能。
此外,核电仍是清洁能源的主力军。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显示,当前核能发电量约为太阳能、风能和地热发电总量和的7倍,目前世界在建的核电机组有60多个,中国占到近一半。
3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决定,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立即停止建设;抓紧编制核安全规划,并要求调整完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在核安全规划批准前,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已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但在此后,相关部门表示安全高效地发展核电,仍是实现未来清洁能源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政策对在建项目不会有影响,在进行一轮安全检查后,基础打得更扎实,或许反而会有利于中国核电长远发展。 本报记者 徐蒙 实习生 谢金晶(漫画:吴名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