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年底前,伴随着四座崭新的建筑垃圾再生厂的建成,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年处置能力将达到400万吨,弃土废料、砖头瓦砾这些建筑垃圾将有四成变废为宝。本市推行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工作意见日前获批,即将实施。
年产建筑垃圾3500万吨
城市的日新月异,也带来了大量的建筑垃圾。拆迁、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居民装修均产生大量弃土、弃料。据市市政市容委统计,目前,本市每年产生建筑垃圾约3500万吨,其中,城区产生1000万吨,农村重点村改造产生2500万吨。
本市目前主要通过简易填埋处理建筑垃圾,全市有22个大坑,可简易填埋4337万吨建筑垃圾,即便每年建筑垃圾产量不再增加,两年后,建筑垃圾也将无处可埋。
建筑垃圾填埋,不仅占用紧缺的土地,更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其实经过加工,建筑垃圾可以变成标准砖、古建砖,还可以生产再生混凝土、粗细骨料,粉尘经过沉淀后,也可以用作公路建设的有机物填充物,变废为宝。“从技术角度讲,建筑垃圾95%以上都可以再生。”业内人士表示。
资源化率五年内达80%
虽然建筑垃圾“浑身是宝”,但本市资源化处置设施却仅有一两处,年资源化率很低。此外,本市建筑垃圾处理涉及的管理部门很多,例如垃圾属于市市政市容委管;建筑垃圾再生产品,涉及市住建委和市交通委;运输建筑垃圾的车辆归市运输局管……协调起来难度不小。很多建筑工地还违规运输、违规倾倒,不仅浪费资源,影响市容,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今年起这一切将有所改变。按照市市政市容委的计划,2012年,朝阳、海淀、大兴、昌平将各建成一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年处理能力总计将达400万吨;2015年,将再建成5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全市年处理能力达1200万吨,再加上堆山造景、采用移动式资源化处置设备就地处理等方式,使80%的建筑垃圾实现再生循环利用。
本市将研究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标准,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享受税收优惠。
城区年排放不超1000万吨
残墙断壁、砖头瓦砾经过打碎、分拣,可以堆成假山、铺成小路,呈现宜人风景,用建筑垃圾堆山造景这种已在丰台园博园、大兴南海子公园得到验证的高招,目前已被确定为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方式之一。
未来五年,本市将严控建筑垃圾排放,拆除规模逐步与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匹配。2015年,城区拆除性建筑垃圾年排放量控制在1000万吨以内,郊区县最大限度实现排放减量。
此外,建筑垃圾还将加强源头和过程管理,实现分类存放,分类运输,砖瓦、木头将被分拣出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化处理。今后只有本市号牌,持有绿色环保标志,安装机械式密闭苫盖装置和电子识别、计量监控系统的绿色运输车才有运输建筑垃圾的资质,运输实现全程跟踪。
本市还将调整建筑垃圾运输费和排放处置费标准,按照“谁产生谁处理”的原则,由建设单位承担费用。目前,本市建筑垃圾处理费用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制定的,每吨1.5元。预计将提高标准,引导减量,提高幅度尚在研究中,上海、深圳等地处理标准约为每吨20元左右。
本报记者 刘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