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会不会崩溃
迟迟得不到控制的核泄漏,不仅关系着福岛周围乃至东日本地区的环境和民生,更是牵动着整个日本的经济命运。
3月29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非正式贸易谈判委员会上,日本代表几乎是一到会就四处呼吁各国代表团“不要反应过度”,称日本已禁止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超标的农畜产品上市。此前,各国纷纷对日本农产品以及乳制品实施禁止进口或加强检查等措施。
核辐射对日本食品行业的冲击已经显现,而日本整个产业链在这场空前的灾难面前,也面临着断链的危险。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军红告诉《世界新闻报》记者,全球产业竞争非常残酷,地震之后,日本在国际市场原有的一些产业份额,例如汽车、电子制品等,可能会迅速被其他国家替代。
刘军红指出,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只有一条路,就是“创造新的产业竞争点”。例如,政府出面组织几家主要的化工企业,集体向更高端的化工产品发展。日本的技术领先有这个基础,利用已有技术进行创新,在别的国家还很少介入的新材料、新技术领域占领新的战略制高点。“相反,如果日本再回来抢夺已经被取代的产业位置,则一定会失败。”
另一个可能爆发的危机,是日本的债务黑洞。据外界估计,日本此次灾难对经济的影响将远远超过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当年,日本政府负债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60%,而如今日本政府债务已超过GDP的200%。就经济损失而言,阪神地震的损失约为GDP的2%,而世界银行初步预测,目前的这场灾难,重建费用将超过1800亿美元,占日本2010年GDP的3.28%。对于已很脆弱的日本财务而言,债务压力之大可以想象。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分析认为,虽然日本政府正在考虑征收紧急税,但这不足以支付如此庞大的重建费用,而随着日本老龄化问题愈加突出,日本债务危机的失败风险也随之加大。在这一点上,这场自然灾害将最终导致日本陷入一场金融危机,或者重演10年前的经济泡沫危机。
美国不会让日本倒下
3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日本首相菅直人第三次通电话,表示美国愿意协助日本,应对福岛核危机。据了解,美国金融机构已派代表到日本,表示在融资上将对日本提供援助。刘军红指出:“美国在战略上不会轻易放弃日本这个盟友。而且,日本已经开始把一些可以抢救的产业向东南亚等地转移。因此,日本从此衰落、一蹶不振的可能性并不大。”
也有分析认为,从长期来看,此次危机对日本经济来说,利大于弊。日本经济20多年来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主要原因是过度储蓄和内需不足。这20年间,唯一一次经济强劲增长是在1995年神户地震之后。当时,大量住宅和工业资产重建的需要,大力推动政府和公司的财政支出,并且极大推动GDP的上涨并一直延续到1997年初。如果此次核危机没有引发更大的灾难,那么震后重建同样会大力推动2011年底和2012年经济的发展。
还有学者认为,与经济上的冲击相比,核泄漏给日本政治带来的影响恐怕会更加深远。外交学院中日关系学者周永生教授对《世界新闻报》记者指出,现在的核泄漏已经影响到了全世界,日本政府的应对不力、自卫队的退缩、东电公司的不负责任都严重影响了这个国家的信誉和形象,这对今后日本的国家命运都有深远的影响。而一旦核泄漏出现更坏的结果,“不但日本想争当政治大国,在东亚独树一帜的梦想无法实现,恐怕日本将不可能再作为一个大国发挥有力的影响了”。
中国经济也面临冲击
专家指出,日本资金回巢,恐将引发全球金融和商品市场动荡。而受到重创的日本经济体系将透过全球产业链和资金链,波及国际金市、股市、汇市以及粮油矿产价格体系,平添世界经济风险。
其中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核电产业及其全球战略。据了解,多个国家已经叫停新的核电项目,不少地区还爆发了反核电游行。《世界新闻报》记者一位从事核电工作的朋友感慨:“大好的核电春天,被彻底拉进了冬天。”
刘军红则认为,日本企业已位居全球产业链中枢位置,日本产业断链,将危及中国、美国和东亚地区整体的产业和贸易。从中美日三边贸易关系看,美国是基础科学研究的龙头,日本是技术转换基地,中国则是产品生产和出口中转站;而从东亚地区贸易结构看,日本是核心部件源头,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等生产中间产品,中国再加工出口向世界。显然,日本产业断链后,美、中、东亚整体产业将面临风险。从中日直接贸易关系看,日本对华出口产品的90%为核心部件、中间产品、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日本企业停产,中国产业也将面临“断粮”风险。
刘军红指出,从美国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到北非石油危机和现在的日本产业危机,一系列危机叠加很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出现全球产业格局大洗牌甚至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产生,中国如何在这一轮世界产业分工体系调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需要好好考虑。《世界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