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
用环境倒逼机制促经济转型
“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环境保护部对此有何规划?未来5年在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情况下,如何使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取得更大的成效?就此,本报日前采访了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
记者:“十一五”期间,在经济增速和能源消费总量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我国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取得积极成效,但是,经济快速增长也使得资源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十二五”期间如何使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有更大的发展?
周生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的有效途径。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人口继续增加,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弱成为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
近年来,我国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取得积极成效,但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水、大气、土壤等污染仍然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持续增加,水土流失加重,天然森林减少,草原退化,生态系统更加脆弱。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加,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现阶段集中凸显。只有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才能有效破解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的主线。发展与环境密不可分,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发展道路问题,离开经济发展谈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离开环境保护谈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环境承载力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空间的主要制约因素,将环境保护的“倒逼机制”传导到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上来,能更好地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走出环境保护的新道路
记者:“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如何做到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取得更大成就?
周生贤: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和攻坚方向。“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单位GDP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就环保论环保,就污染谈污染,甚至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付出过大的环境代价。因此,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是形势使然、出路所在。
代价小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效益好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相统筹,寻求最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排放低就是坚持污染预防与环境治理相结合,把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可持续就是坚持环境保护与长远发展相融合,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将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要求全面体现到国民经济体系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组织体系的各个方面,以环境容量优化区域布局,以环境改善倒逼发展方式转变,以生态建设再造环境优势,是有效减轻环境治理压力、扭转生态恶化趋势的治本之策。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记者: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未来五年,环境保护部将怎样积极应对?今后将重点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周生贤: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将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完成这个目标,就要坚定不移地推行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第二,深化污染减排。“十二五”期间,要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要把结构减排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效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将区域大气环境作为整体进行部署。
第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推进低碳城市试点。
第四,着重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强化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有效控制城市噪声污染。
第五,切实保护和修复生态。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继续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海岸带的保护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六,建立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制定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进一步深化环评制度,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改革,开征环境税,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本报记者 周小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