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30日举办的山东省风电产业及装备制造发展高层论坛上,来自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的专家以及企业界人士共同“把脉”风电产业发展,并为山东风电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积极建言,建议山东打造自己的“区域品牌”和拳头产品。
山东风电资源全国第三
可能谁也没有料到,日本核电危机的爆发给可再生能源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其中风电更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日本核泄漏对中国核电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目前,中国已经暂停了对核电项目的审批。”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黄鹂在论坛上表示,如果未来调低核电发展比重,那意味着风电将大有可为。“山东省可开发的风能资源总储量达到1.71亿千瓦,居全国第三位。山东作为第八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已进入国家风电发展规划。同时,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也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风电产业将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提供有力支撑。”北车风电有限公司董事长贾世瑞表示。
据预测,我国2015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至少达到1亿千瓦,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至少达到1.5亿千瓦。国内大批主机和配套厂商争相进入风电产业,山东的风电产业也是风生水起。到去年年底,山东累计装机容量已居国内第5位,拥有8家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和44家零部件配套生产企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将重点建设沿海7市大型陆地风电基地和6个海上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同时加快建设以特高压为主要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进一步促进风电产业的增量发展。
山东风电装备制造业亟须形成自己的区域品牌
虽然我省整机制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配套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但目前我省风电产业突出存在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布局分散,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济规模尚未形成,整机和配套零部件的供应能力明显不足,产业集群优势有待增强。全省风电整机制造企业还没有一家进入国内制造商前10名,核心关键零部件的配套能力需进一步增强。“北车风电大部件合作项目共涉及8个地市近20家企业,其中有50%是在山东省内完成,但是配件供应情况极为紧张,质量得不到完全保证。省内能配套生产的大型、关键风电部件有20多项,其中仅有40%能与北车风电配套,售价占单机的26%左右,主要包括主轴、变桨系统、主控系统、机舱罩、塔筒、法兰等,其他诸如主轴轴承、齿轮箱、发电机、偏航变桨轴承、变流器等核心关键配件只能在省外或国外采购。山东尚未形成自己的‘区域品牌’和拳头产品。”贾世瑞说,“山东省风电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有待提高,亟须形成山东的区域品牌。”
黄鹂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尽管在发展风电上山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山东风电产业地步相对较晚,要想有所建树,下一步的起点必须要高。
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是简单过剩,深层次问题是技术研发不足
“能力过剩导致价格战对风电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近年的风电发展很快,可以用‘大跃进’来形容。”黄鹂说。
贾世瑞也分析,目前社会上普遍认为风电发展过快,主要集中于电源建设快于电网建设造成风电并网问题加剧及风电设备制造厂商过多造成产能有过剩倾向两个方面。现在具备风电装备制造业资质的有80多家企业,竞争异常激烈。他认为,关于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数量,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有意愿进入风电制造行业的企业很多,但真正具备整机制造能力的企业为数不多。风电装备制造产业是简单的过剩,深层次问题是技术研发不足,开发底蕴不足,后续的研发没有,因此对于风机制造企业的数量,应当有一个科学的分析与认识。“这个现状类似上世纪90年代左右电视机产业的发展轨迹。当时每个城市都有电视机厂,但最有名的飞跃、凯歌等品牌电视机厂现在没有生存下来。因为建一个电视机总装线非常容易,投资不大,见效很快,当时市场的快速需求形成巨大的买方市场,只要能生产出产品就能快速卖掉。好多电视机组装厂都不知道产品机理是什么,只知道买了部件拼装,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理性化,难以生存。现在风电装备制造业,也面临这样的经营态势。”贾世瑞说。
在当前国产化、大型化、规模化的新竞争格局下,我省风电整机和上游零部件制造企业,急需建立专业化分工协作的配套体系及产业集群,完善产业低成本供应链和质量保证体系,形成多层次、多级别的配套体系。(本报记者 王爽)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