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节能减排应加快推广高效节能电机

2011年04月18日 10:57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什么产品耗电高?一项数据表明,是电机。高到什么程度,统计显示,2010年我国电机耗电约为2万亿千瓦时,占全国用电总量的60%和工业用电量的80%。

  众所周知,电机是各种设备的动力源,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建筑以及公用设施等各领域。但由于我国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经济规模大,加上大量使用的是普通电机,因而电机用电量和比重都很高。

  据了解,高效节能电机能耗可比普通电机降低20%至30%。但目前,我国高效节能电机市场份额不到3%,电机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因此比发达国家低20%左右。

  专家指出,我国电机节电潜力非常大。据测算,如果将我国在用的普通电机全部更换为高效节能电机,每年至少可节电600亿千瓦时,接近三峡电站全年的发电量,可形成年节能能力2500多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00多万吨。

  为了加快包括高效节能电机在内的节能产品推广,同时扩大消费需求,提高能源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早在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就采取政府补贴方式,积极组织实施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这一创新举措。

  高效节能电机作为节能产品之一,并不是一开始就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推广范围内。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将高效节能电机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采取财政补贴方式加快推广应用,发布了2批目录,共52家生产企业9497个型号纳入推广目录。

  不过,自高效节能电机被纳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以来,推广工作进展不大,推广规模较小;与此同时,少数企业生产的高效节能电机却绝大部分用于出口,国内仍旧大量使用高能耗、低效率的普通电机。

  业内人士分析说,关键原因在于价格,以及补贴标准偏低,难以撬动市场。比如,22千瓦以下高效低压电机的均价为每千瓦220元左右,比普通电机高出20%-40%。仅仅靠市场机制自发推广,难以奏效,必须出台更有力的政策加以推动。

  前不久,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做好2011年高效节能电机推广工作的通知》。3月19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又在湖南湘潭联合召开了2011年全国高效电机推广工作会议,对高效电机推广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会议确定,今年全国高效电机的推广任务是3177万千瓦,占全年国内电机销售量的比重从不足3%上升到30%。其中,低压高效电机2000万千瓦、高压高效电机1000万千瓦、稀土永磁电机177万千瓦。这些推广任务分别由湘潭电机、卧龙电气、南阳防爆等50家电机生产企业承担。同时加大补贴力度,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对高效节能电机的推广决心可见一斑。

  据介绍,相关部门将抓紧建立以财政补贴政策为核心的高效电机推广新机制,确保完成今年全年推广任务。当前主要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鼓励用户大规模采购高效电机,并加快淘汰高耗能的老旧电机。对购买使用低压高效电机的用户,根据功率档次每千瓦分别补贴58元和31元;对购买使用高压高效电机的用户,每千瓦补贴26元;对购买使用稀土永磁电机的用户,每千瓦补贴100元。二是严格能评制度,新上项目必须全部使用高效电机等节能设备和产品。三是推进节能改造,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通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项目,推广应用高效电机。四是加大高效节能电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五是完善能效标准,继续做好电机能效标志和节能认证工作。

  应当说,此次财政补贴标准高、操作性强、市场化特征明显,将节能补贴当作“绿色杠杆”,具备了撬动市场的力度。同时,还出台了较为完善的配套措施,比如修订了电机、风机、水泵、空压机等产品能效标准,要求新上项目必须全部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和产品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月公布了今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主要目标,其中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比上年减少1.5%。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有新举措,其中高效节能电机推广应用是一个重要抓手,并且其市场空间广阔。因此,加快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电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努力实现国内高效节能电机规模化应用,带动电机产业做大做强,并促进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积极贡献。苏民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