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南海将建华南首个环境能源交易所

2011年04月21日 10:14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昨日获悉,南海将建华南首个环境能源交易所,目标瞄准碳交易、排污权交易等。目前已与北京环境能源交易所签约,注册工作正在进行中。

  环交所主要开展4种交易

  “正在进行注册,营业执照差不多可以批下来了。”南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环境能源交易所由南海与北京环境能源交易所联合建设,采取南海主要出资、北京环交所技术入股的形式。为此,南海还准备成立一个董事会,对该环境能源交易所进行管理。

  据了解,环境能源交易所是南海建设国家级华南环境服务业集聚区的一个重要内容,远期构思是搭建起国内与国际、国内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环境资源流通及合理配置的平台。

  “一级环境交易所全国只有几个,北京环交所是一个,南海这次与其联合建设的是2级环交所,全国数量也不多。”上述负责人表示,南海所建的环交所将主要开展4种交易:实物交换、清洁发展机制下的指标交易、碳交易以及排污权交易。

  据介绍,该环境交易所将利用市场化手段与金融创新方式结合,以丰富广东金融高新区产业形态,并创新环境管理机制创新。目前,与金融创新方式结合的具体方式,正在研究中。

  排污权市场交易正在探索中

  “环境能源交易所将跟南海之前探索的排污权市场交易形成配套。”上述负责人表示,此前南海以大沥谢边涌为试点,探索排污权市场交易之路,目前正在进行谢边涌初始排污权,以及基准排污权价值的核定工作。完成后,将对流域内企业进行排污权的分配,通过环交所的平台,搭起市场框架。

  “核定排污权这些属于技术层面问题,不难解决。”该负责人认为,关键在于放宽排污权流通,尤其是在行政区域之间流通的政策。而南海正在进行一些试点性的尝试。

  目前,南海在探索对谢边涌进行合同减排管理的新模式,即政府出资,向环境综合服务提供商购买服务的形式。“比如跟承包商签订合同,以100万的价格购买某流域的节能减排服务,其中会有具体的标准,如果承包商只花80万就成功实现了节能减排标准,剩下的基本就是承包商的利润。”

  据了解,承包商并非排污的企业,而是环境综合服务提供商,其可通过工程、技术等手段,以及监测等管理手段,促使其负责区域内,实现约定的节能减排目标,政府在必要的时候会进行相应协助。

  环境交易短期内难盈利

  “必须考虑投入之后的盈利问题。”在本周一的华南环境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方案论证会上,有专家提出这样的担忧,部分专家甚至指出,凭借南海本地的市场,根本不足以支撑环境交易所的发展。

  这是南海建环境能源交易所必须直面的问题。据了解,目前全国环境交易所,几乎将目标都指向碳交易,但多数环交所又遭遇着“无生意可做”的市场困境。

  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目前政策不明朗,国内的碳交易制度缺失,个别企业通过碳交易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尚属自发行为,而无机制尤其是法律的约束。在这种情况,虽然有看似庞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却无法转化为实际购买力。

  “南海建环境能源交易所,短期内盈利不现实,但接下来环保政策、减排标准等将有变化,按目前态势,预计5年左右可以初步实现目标。”上述负责人表示,因为南海在建设华南环境服务业集聚区,首先考虑的是布局和配套问题,环交所的盈利问题,将进行逐步破解。

  目前无足够市场支撑环境能源交易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

  □专家说法

  “国家节能减排的程度,是否严格到了足以产生强大的市场需求?”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邹骥认为,目前国内环境能源交易所面临的困境,在于虽有庞大的潜在市场需求,但并未形成足够市场。

  他说,目前节能减排的严格程度不够,相关法律机制和市场规范不足,加之环境交易基础设施还不健全,交易信息及专业人员比较缺乏,使得国内并没有形成比较好的环境能源交易市场。同时,目前机制下,减排指标是一级一级分下去,行政区域分割比较明显,使得环境交易壁垒、交易成本都较高,也阻碍了环境能源交易的积极性。

  “国家的态度是可以试点,但并没有到大力推广的地步。”他认为,南海建华南首家环境能源交易所,肯定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果能像芝加哥气候交易所那样,有法律约束、行业标准、市场机制并存,并具备比较完善交易功能的平台,环境能源交易或许才有出路。

  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链接

  成立于2003年的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是全球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基于国际规则的温室气体排放登记、减排和交易平台。

  芝加哥交易所现有会员近200个,来自航空、汽车、电力、环境、交通等数十个不同行业。该交易所开展的减排交易项目涉及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和六氟化硫等6种温室气体。

  通过这个交易平台,会员可以对可持续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做出更系统的计划,及早采取具有信用度的减排和认购补偿行动;也可定期测量排放量,有选择地采用各种减排技术和缓解措施;还可以了解碳交易市场的走向,以便为各自的企业做好全球交易准备;某些已达标的会员可以卖出超标减排量,并获得额外利润,而未完成减排目标的会员,可以通过农业碳汇等手段去弥补,但是其所购买的碳汇量的比例不能超过其目标减排量的一半。 (记者/赵进)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