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研究等待破题

2011年04月21日 10:28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今天在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暨中国知识产权高层论坛开幕致辞中介绍说,2010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超过39万件,居世界第二位,3000余家企业申请了1.2万件国际专利,比2009年增长了56%。

  正如他所说,我国知识产权工作近年迈上新台阶。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如何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在其中的作用?在今天的论坛上,官员学者就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

  加强专利分析 寻求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突破口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分析认为,近几年跨国公司不断加大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利用“专利先行”实现“跑马圈地”,通过早期的专利布局赢得市场竞争的先机,以知识产权为名的商业阻击战将越来越激烈。我国一些产业表面繁荣的背后承受着“国际市场边缘化”的困境,“专利诉讼”“专利费用支出”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因此,我国应大力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分析,选好技术突破口。在他看来,技术的相互借鉴、交叉许可已成普遍规则,闭门造车式的自主创新很可能找不到头绪,或是落入别人挖好的陷阱。国家必须大力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分析,努力发现技术突破口,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进而有的放矢地开展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工作。

  这一观点得到中国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阮军的认同。他说,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半导体照明领域的企业规模又偏小,因而亟须专业化机构开展持续的专利分析研究工作。

  韩俊说,工信部将下大力气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分析,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国内外专利申请人分布情况,重点跨国企业专利布局情况,专利的被引用状况,技术标准中的专利纳入情况等进行深入分析,力求发掘最有可能率先突破和做大做强的技术领域,从而指导企业结合自身技术基础、产业优势以及产业技术发展特点和国内外专利布局状况,加大研发投入和专利布局,避开侵权风险较高的技术领域,合理开展技术创新和专利申请工作。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专利资源,指导企业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生成更好的专利技术,增加竞争中进行交叉许可的可能性。

  系统化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需加强

  “运用知识产权来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我们对知识产权规则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的过程,这两者应该是互为助推的。”韩俊说,运用知识产权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一个全新课题,需要政府、企业、科研单位、行业协会、专业机构各方共同努力。

  阮军也认为,行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的不足是半导体照明项目实施中的不足之处。“该行业产业链较长,涉及到不同的科技部门、产业部门,很多机构做专利的研究,但是没有形成很好的互动关系。”

  “加强系统化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改变以往独立的、重复性研究的模式。”阮军说,比如科技部和工信部都做知识产权的研究工作,两者能不能统一起来?能否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共享机制?对于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他认为应建立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战略,为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保障和指导。

  16个重大专项将建知识产权管理细则

  对于广受关注的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问题,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林新坦陈,虽然国家层面已出台重大专项的知识产权管理规定,但是各个专项内部知识产权的管理细则都在制定当中,制度和政策体系尚未建立,操作层面的规定尤其缺乏。同时,参与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

  为落实重大专项的知识产权政策,林新透露,科技部将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推动16个重大专项根据各自领域的技术特点制定具体的管理细则;推动每一个专项建立知识产权工作体系;要求每一个专项在专利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知识产权发展战略,能够基于科技和知识产权的分析,构建每个领域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图。

  韩俊也表示,今年工信部将进一步完善重大专项的知识产权管理,部署针对重大专项的专利分析、战略研究和知识产权评估等工作,梳理摸清各专项的专利申请状况,务求专项专利申请的保质保量。并通过对已申请专利的评估,切实掌握重大专项的专利申请进展情况,及时发现我们具有优势的技术领域以及发展中的技术瓶颈,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投入、产业化及相关动态调整。 本报记者 操秀英 何建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