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能效地域差异明显
城市能效分布均呈现“中间多、两端少”的特点
最近出炉的《中国城市能源效率评估研究报告》表明,我国城市能效发展不平衡,全国各类型城市能源效率有显著差异。
“这主要是由于影响能效的重要因素呈现区域差异性,如经济发展呈现东、中、西阶梯式特征,华北、西北部分地区煤炭等能源资源丰富等”。宋国君告诉记者。
通过单位GDP能耗、人均能耗、单位GDP电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市辖区人均生活电耗等指标表征城市能效,正态性检验表明各指标2005年~2009年均满足对数正态分布假定,宋国君归纳出中国城市能效分布均呈现“中间多、两端少”的特点。
以单位GDP能耗为例,2009年在有观测值的214个城市中,城市平均值为1.43吨标煤/万元,能耗强度最大的是石嘴山市的6.75吨标煤/万元,是均值的4.7倍;能耗强度最小的是汕尾市的0.528吨标煤/万元,仅是均值的36.9%,差异明显。
各城市能效提高的速度也呈现显著差异。“十一五”前4年按照单位GDP能耗下降16%为基准,其中,完成16%目标的占57.3%,未完成的占42.7%;单位GDP能耗下降20%以上的占10%,单位GDP能耗下降率在10%以下的占14.7%,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的占7.3%。由此可见,单位GDP能耗指标在不同城市间下降的速度差异明显,对“十二五”制订体现地区、城市差异的节能目标,降低全社会节能目标实现成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能效差异要细化节能指标
探索并完善具有边际节能效益的节能政策体系
“未来我国需要面向城市的差异化节能目标制定机制。”宋国君指出,“十一五”节能实践证明,主观性强的节能目标未充分体现各地区的差异,节能目标呈现自上而下“一刀切”的特点,出现“拉闸限电”、“中止供暖”等极端节能现象。因此,“十二五”期间制定面向城市的差异化节能目标体系至关重要。
宋国君认为,城市能效报告主要从城市能效标杆角度研究城市能效差异,根据地理区位、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影响城市能效的客观(总体上)因素,将城市分为12类,目的是使类内城市单位GDP能耗等能效指标具有可比性。
“还应该探索并完善具有边际节能效益的节能政策体系。”宋国君认为,差异化的目标需要差异化的政策体系予以配套。我国节能政策以命令控制型手段为主体,逐渐显现出总体节能成本高等问题。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刺激型政策手段应当在节能政策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城市能效标杆基础上,开发出机构、行业能效标杆后,建立能源配额制度,通过配额交易降低节能成本。
提高能效需要改变观念
树立新的幸福感评判标准改变城市生活习惯
“如果保持目前城市能效水平不变,很难想象中国城市的未来将会是什么样子。”宋国君坦言,中国目前城市能源效率不高,可提升潜力巨大。
“要改变人们的旧有观念和生活方式。”宋国君表示,城市需要可持续发展,人们就要转变生活方式,“幸福感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但不一定完全一致。对幸福的理解需要改变,幸福不一定是越来越舒服。”
他举例说,冬天在家里穿衬衫当然很舒服,但是温度每上升一度,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夏天开空调确实不会热,但是电厂排放的污染物又会造成空气污染。“我们可不可以冬天在家穿羊毛衫,夏天不开空调出出汗?”
宋国君指出,我国传统的勤俭节约的美德应该继续发扬光大,少用空调,少浪费资源,从生产、消费、生活等各个方面做出改变,尽管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却可以让城市发展更加可持续,让我们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记者 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