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广东启动新一轮“限电”措施 企业错峰生产

2011年04月28日 10:04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用电缺口巨大,“限电潮”提前杀到,目前浙江、江苏、河北、江西等省纷纷开始错峰限电。昨天,记者从广东省经信委获悉,目前广东省日电力缺口大约为100万~200万千瓦,预计二季度最大电力缺口将达400万千瓦,广东已启用新一轮“限电”措施,重点安排8大类高耗能产业错峰生产,而居民用电重点保障,不会受到影响。 文/记者耿旭静、陈海玲、 李妍

  天气越来越热,电荒愈演愈烈。国家能源局在22日召开的“2011年一季度能源经济形势及走势”发布会上预测,迎峰度夏期间用电负荷将会增长较快,华北、华东、华中和南方电网电力供需存在偏紧可能。

  记者从南方电网公司电力调度通信中心获悉,二季度广东、贵州、海南均存在电力缺口。

  企业错峰生产

  其中,二季度广东电力预计统调最高负荷可能达到7300万千瓦,电力缺口在400万千瓦左右,贵州电力缺口达150~200万千瓦,日电量缺口2000~3000万千瓦时。海南统调最高负荷230~250万千瓦,高峰时段存在约20万千瓦电力缺口。

  进入4月,广州市已经连续多日悬挂黄色错峰执行信号。广东省经信委电力能源处处长吴育光告诉记者:“目前广东省电力缺口已达100万~200万千瓦。二季度最大电力缺口预计将达到400万千瓦,比去年增加一成。”

  在浙江,不少企业向本报记者证实,现在只能干两三天活即要停工一天。浙江省部分地区由于缺电已经实行“开三停一”、“开五停二”的限电措施,实行限电措施的地区将越来越多。

  江西省电力部门曾向中国广播网透露,江西全省用电负荷增幅居全国前列,1月份以来,江西电网最大用电负荷始终保持在1000万千瓦以上的高位运行状态。

  据报道,目前浙江、江苏、河北、江西等省市开始限电。记者发现广东省也开始限电,部分工厂开始错峰生产。

  不影响居民用电

  据吴育光介绍,在错峰企业的安排上,将重点安排钢铁、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黄磷、锌冶炼八大行业以及陶瓷、漂染等淘汰类、限制类的高耗能企业以及其他产能过剩的企业错峰、避峰用电。部分高科技、低耗能的企业的正常生产不受影响。

  如果用电特别紧张,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被列为限电对象的小钢铁、小水泥、小印染等高耗低效企业,在晚间用电高峰期也将一律执行限电措施。

  “虽然用电紧张,不过居民用电不受影响,我们对居民用电必保。”吴育光表示。

  据分析,缺电主要原因在于电煤供应紧张、汛期来水偏晚,南方电网预计汛前全网电力缺口或将进一步增大。

  不过,随着5月下旬来水增长和电煤供应好转,贵州供需矛盾有望逐步趋缓。

  煤炭资源在整合

  而最让人关注的原因在于不断上涨的煤价油价与运输价格。

  昨天,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BSPI)综合平均价本周继续上涨,这是该指数连续六周上涨,累积涨幅41元。目前秦皇岛4500、5000大卡发热量动力煤价格均上涨10元/吨至610~620元/吨、710~720元/吨。5500、5800大卡发热量动力煤价格周环比上涨5元/吨,价格为805~815元/吨、 845~855元/吨。环渤海四港煤炭库存量由上周的1145.5万吨,再次下降至1094.2万吨。其中煤价上涨的其中一个内部原因是煤炭资源的整合。

  山西、陕西的煤炭整合大潮还未退去,又一产煤大省内蒙古自治区的新一轮煤炭企业重组大戏即将拉开大幕。在这种情况下,业内人士预计煤价回调无望,且年内或许有10%的上涨空间。据悉,内蒙古煤矿数量由上千个减少到数百个。

  另外,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已进入收官阶段,9月底前所有过渡矿井要彻底关闭。过千万吨产能面临减少。受此影响,山西、陕西、内蒙古等产煤地区原煤价格普遍每吨上涨15元。另外由于油价上调,汽车运费每吨上涨10元。

  吴育光表示:“电力投资建设步伐跟不上用电增长幅度也是一个原因。预计今年广东省电力需求将增长10%,但投产电源未同步增长。”

  据广东电网公司预测,今年广东电力供应形势依然严峻,将继续加大电网投资力度,2011年的电网建设投资达到311亿元,将建成投产35千伏及以上变电容量1935万千伏安、输电线路6282千米。预计今年上半年458万千瓦新电源按期并网出力。

  同时,广东将完善负荷预测手段,争取多用省外电力,力争全年吸纳西电1081亿千瓦时。耿旭静 陈海玲 李妍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