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收费制度能否破解北京垃圾围城困局(3)

2011年04月28日 11:00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从韩家川村垃圾中转站到六里屯垃圾填埋场的路上人很少,天蓝色的密封垃圾车一辆接着一辆。虽然路边大片的桃树林煞是美丽,但树下各种颜色的塑料袋和数不清的小堆垃圾却显得和环境极不和谐。

  和垃圾中转站不同,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安保严密,不随便让人出入。填埋场进门处的一块牌子上写着:严禁外人私自进入,严禁私自拍照。周边的路灯、电线杆甚至是垃圾填埋坑的管道上都装了不少摄像头。

  门卫告诉记者,每天从早上7点到下午3点半,有上百辆车进进出出,把垃圾运到这里填埋。

  辗转进去后,记者越往里走,刺鼻的气味越重。被填埋的垃圾已经形成一条新的道路,垃圾车沿此道路开到填埋场最靠里的地方,将垃圾倾倒在一个大坑里。从远处看去,坑里的垃圾就像一座色彩斑驳的小山。

  “小山”周边是几个深浅不一、面积不等的垃圾坑,表面覆盖着厚厚的黑色塑料布,上面还压着一排排轮胎。这些黑色的坑像是一个个巨大的、散发着臭气的湖泊。而填埋场外围又是另一番风景,路边成排的高大杨树在风中舒展枝叶,漫天杨花。

  据了解,六里屯垃圾填埋场1999年竣工后投入运行,其设计处理能力1500吨/天,总填埋高度50米,填埋容量为1200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寿命18年。另据了解,由于负荷太重,该填埋场最快将于2012年填满,最晚是到2014年封场。

  ■记者观察

  谁产生谁付费能否顺利推行?

  据公开资料显示,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累计堆存量高达70亿吨,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目前1/4的城市已基本没有垃圾填埋堆放场地。

  海淀区政府曾决定在六里屯建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然而因为污染严重等问题遭到周边居民的强烈反对,最终作罢。

  专家指出,包括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处理在内的传统垃圾处理方式虽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但无论哪种方式,要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都需要以垃圾分类为前提。

  据了解,2011年北京将新增1200个城镇社区试点生活垃圾分类。年底前,北京45%小区将实现垃圾分类达标。北京市为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处理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在去年600个小区实现垃圾分类的基础上,今年将在城镇地区新增1200个居住小区和1200个行政村推进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工作。

  虽然比较去年上半年,北京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实现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但按照目前垃圾产生量和填埋速度,北京现有垃圾填埋场在4—5年内将填满封场。

  早在去年年底,北京就公布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民意,拟对不遵守垃圾分类的居民实行罚款,但遭到居民强烈反对而被删除。

  这次《意见》指出,要健全收费制度。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缴纳垃圾处理费。令人担忧的是,这项制度能否顺利推行?

  如果《意见》的各项安排都能达标,那么摆在眼前的就是一个新的目标:到2030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小城镇和乡村延伸,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为此,《意见》提出,要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监管体制机制。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生活垃圾要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每个省(区)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50%的设区城市初步实现餐厨垃圾分类收运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达到30%,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达到50%。□南方日报驻京记者杨春实习生张爱存赵洁琼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