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南方电网2年投入100亿为大运打造可靠电网(2)

2011年05月04日 08:51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开幕式中,灯光、音响、特效等演出效果一个也不能少,预计届时场馆供电最大负荷将达8600千瓦,接近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场馆负荷,对电网的压力非常大。

  为此,供电部门组织专家对场馆的供电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和多次修改,最终采用多回路供电的模式为深圳湾体育中心提供电源保障,由两座500千伏变电站分别独立提供电源,并配置相应容量的临时发电机组。供电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就算其中某条线路出现紧急故障,我们立即可以转移到其他线路供电,不会引起停电。”

  由于世界之窗近期才被确定为闭幕式场馆,在供电保障方面还面临一定压力。目前,深圳供电局正积极与业主单位华侨城协商一同对世界之窗的供配电设施进行整改:在大运会前建设一套临时负荷供配电系统,专门架设一条临时线路和采用临时发电机组对闭幕式进行供电,建成相对独立的永久线路与临时线路。

  在架设坚强的输电网络之外,供电部门还积极组织开展了对大运会63个场馆和134个重要用户的配电网络进行特试特检、大负荷测试等工作,组织了近7200人次开展3620次用户用电专项检查,并协助场馆业主单位整改配电设施,完善应急电源配置及建立故障快速复电机制。

  据了解,去年亚运保供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秘密武器”也被应用到今年大运会保电战场上,那就是“一馆一册”和“一户一册”。这两本册子详细记录每个场馆输变配线路情况、负荷分布、应急预案等内容,现场工作人员只要一册在手,就能全面了解场馆保电信息,快速处理紧急故障。经过供电部门的努力,目前197个重要场馆和用户的“一馆一册”和“一户一册”都准备齐全,用电安全更有保障。

  举全网之力解决大运保电两大难题

  据了解,今年大运会保供电主要面临两大难题,第一是大运期间正值夏季用电最高峰期,预计最高负荷将比去年增长8%,达到1320万千瓦;第二是八月份刚好是深圳台风、雷暴等恶劣天气高发期,对电网安全运行造成很大压力。

  南方电网公司和广东电网公司对此高度重视,提出“全网保广东、广东保深圳、深圳保大运”,集中力量支援深圳,全力确保比赛、重要用户和居民用电的可靠供应。广东电网公司将在全系统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调集专业过硬、技术精湛的电力员工全力支援深圳供电局,举全网之力,确保各项任务的按期完成。目前第一、第二批次共322名的援助人员已进驻大运场馆配电房、重要变电站、重要线路,并有序开展工作。

  针对大运期间可能发生的台风、雷暴等恶劣天气,供电部门还专门制定了应对极端电网故障的“1+12”项应急预案,并采用3G视频、抢修车辆定位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反复开展模拟演练。

  每一次模拟,供电人员都当作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对待。在应急事件的设置上,他们都尽可能按照最坏的情况来考虑——— 大运会赛场主供线路受雷暴影响出现跳闸、爆炸,地铁因停电导致停运,交通灯失灵……保供电指挥部根据应急预案迅速给现场抢修人员下达指令,抢修人员快速赶往现场查找问题、隔离故障、启动应急电源,实现重要线路和用户快速复电,将恶劣天气对电网可能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据统计,仅深圳供电局今年就将举行不同类型的应急演练101项。

  高科技运用让大运保电如虎添翼

  在各项大运保电重点工作不断推进的同时,大量高科技手段先后投入到大运会保供电当中,让保电人员如虎添翼,电网运行更加低碳。

  对位于高山交通不便的输电线路,以往的检修巡查只能靠人力巡检,有时候为了检查一条线路或一基铁塔,供电员工就要跋山涉水一整天。为此,供电部门与香港中华电力公司开展合作,引进了直升机巡视、在线监测等技术,让以往艰难的“天堑”变“坦途”。

  “在直升机上,我们可以快速巡视高山线路,在数十米外就能用红外热成像仪、可见光摄像机等观测仪器发现导线断股、绝缘子发热等细微缺陷。”不仅如此,直升机还可以对输电线路实施带电水冲洗,让线路维护更加高效。

  220千伏线路不停电作业,是南方电网系统内首次尝试的新技术。目前深圳引进了全国首台输电高压带电作业车,可以对220千伏的高压线路实施不停电的检修作业,避免停电对重要用户的影响。今年3月,深圳供电局已经使用这种技术对一条220千伏线路悬挂的风筝进行了带电摘除,避免停电给企业和市民带来不便。

  为了宣传低碳环保理念,本次大运会开闭幕式决定取消烟花燃放。供电部门也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大力打造绿色电网,采用低碳环保技术建设为大运开幕场馆供电的主要变电站,一般变电站节省土地近3000平方米,变压器、照明灯具等都采用低损耗的绿色设备,为大运会提供节能环保的绿色电力。

  撰文:刘丽 许飞龙 摄影:何俊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