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王毅刚:中国碳交易定价权缺失是不够准确的说法

2011年05月19日 09: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5月19日电 (能源频道 许晓娟)中新网能源频道消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措施履行《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碳交易应运而生并发展迅速。然而,目前中国碳交易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业内人士曾表示,中国的碳源世界上最大,但是中国在碳市场上没有定价权。对此,北京环境交易所副总经理王毅刚在接受中新网能源频道采访时表示,碳交易不存在定价权的问题,这是一个不准确的说法。

  2009年11月26日,中国对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中国碳市场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近年来,在全球碳市场中,中国已成为全世界核证减排量一级市场上最大供应国。然而碳交易在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业内人士曾表示,中国的碳源世界上最大,但是中国在碳市场上没有定价权。对此,王毅刚表示,碳交易不存在定价权的问题,这是一个不准确的说法。在中国碳不成为商品,碳是在欧洲的法律框架下成为商品的,在人家的法律框架下成为商品,当然定价权应该在人家的手里。他说:“即使将来中国有碳交易制度了,也不见得要与欧洲进行价格上的比较,碳价是反映国家、企业对这套制度的承受能力,好比欧洲能承受100-200多元碳价,中国只能承受30-60多元的碳价,碳价不存在要绝对统一的情况,不同国家、地区,碳的界定由于标准的不同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事实上,在现实的碳排放交易市场中,世界各国大多参考欧洲碳交易所规定的价格,对于核定减排额(CER)国家发改委关注的也是欧洲的价格。业内相关人士表示,由于中国尚未建立自己的交易规则,减排价格一直被发达国家压得很低,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朱家贤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由于碳交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中国为全球碳市场创造的巨大减排量,被发达国家以低价购买后,包装、开发成价格更高的金融产品在国外进行交易。

  除此之外,国际绿色经济协会董事委员路昕光对中新网能源频道表示,目前中国碳交易还存在CDM项目通过率低的问题。业内人士分析,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很可能就出在DOE(指定经营实体)环节。王毅刚也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首先碳是由欧洲的规则来定义的,从某种程度上是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决定进程,这是无法避免的;同时,排放权利的界定要保证严谨性,流程复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需要的;另外,流程慢和DOE指定机构少有关系。(中新网能源频道)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许晓娟】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