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半人口面临水资源短缺
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包有坚固的地壳(岩石圈),面积51100万平方公里,其中海洋(水圈)约占总表面积的71%,陆地约占29%。地球上的水资源,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水圈内的水量总体,在全球约14亿K m 3水资源中,海洋水储量为13 .38K m 3,占全球水总储量的96.54%;南极、北极和高山冰川积雪的储水量约0.24亿K m 3,占1.74%;全球地下水储量约0.23亿K m 3,占1.69%;存在于陆地河流、湖泊、沼泽等地表水体中的水储量约50.6万K m 3,占0.037%;其中全球淡水仅占地球水体总量的2.53%,而这些淡水有77.2%分布在南北极地区,22.4%分布在很难开发利用的地下深处,仅有0 .4%的淡水可供人类维持生命和发展。人类利用有限淡水资源是通过水循环,使陆地上可使用的淡水不断更新、补充,满足人类生产和社会需要。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水资源将越来越供不应求。世界人口从1950年的25亿、1990年的50亿到2000年突破60亿。据统计,到1995年,世界人口中已有超过40%的人生活在水资源紧张或短缺的条件下。在“国际人口行动”提出的《可持续利用水》的报告中,根据世界149个国家的水资源资料,及联合国提供的1955、1990年人口统计资料和2025、2050年人口预测数据,同时采用瑞典水文学家M alinFalkenm ark提出的“水紧缺指数(w ater-stress index)”,对这些国家人均用水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990年有28个国家、3.35亿人经受用水紧缺或短缺;2025年,根据不同人口增长率预测,将有46-52个国家、27.8亿-32.9亿人加入缺水国家的行列。预测结果显示,21世纪中叶,非洲、中东、中国北部、印度部分地区、墨西哥、美国西部、巴西东北部、中亚许多国家将发生持续淡水短缺。联合国发表的一项报告估计,到21世纪中叶,将有60个国家的近70亿人口面临缺水问题。
更新“水观念”:敬畏自然与水为友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可供人类使用水的数量和质量已经受到很大限制。在21世纪,随着气候变化和人口增加,淡水供求的差距越来越大。在21世纪头30年内,可利用的淡水量增加将不可能超过10%,而地球上的人口增幅仍将较大。因此,除非人类更加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供求之间的不平衡将会降低淡水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导致更多的水生物种灭绝,进一步导致更多的江河、三角洲、河口和湿地支离破碎。
据有关机构和专家研究,关于未来水资源开发和利用,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世界可开发的水资源已被人类利用一半以上,随着人口增长超过淡水供应增长,21世纪人均水量将继续下降。
二,气候变化将加速地球水循环,增加降雨量和水的蒸发率,增加暴风雨发生频率,从而明显地改变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和影响水质,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
三,大约99%的液态水储存在地下水层里,全球至少1/4人口依赖地下水供应,而全球的地下水正在逐渐枯竭。地下水的周期一般比其他水资源长,为数百年至数万年之久,尽管其周转期估算出入很大。事实上,大部分的地下水不能更新,也得不到地表水的补充。这部分水成为“化石水”,一旦“化石水”被利用,就不可能得到及时补充。
四,河水和可更新的水资源占每年全球可利用水资源的27%。只要水的消耗量不超过降雨的补充量,这种水资源就能够成为一种可持续的供应。不幸的是,在许多地区,包括重要的农业地区,地下水总是被超负荷地提取。来自中国、印度、北非、沙特阿拉伯和美国的数据表明,重要盆地的地下水消耗总计至少160立方公里/年。
地下水提取在印度尤其严重。一些水资源专家已经提出警告,超负荷提取地下水将危及印度1/4的粮食生产。
五,可供人类利用径流的措施之一是把洪水储存在水库里。全球已有约四万座大型水库(超过15米高)和20倍于此的小型水坝。全球水库每年储存水量近6600立方公里,农业、工业和城市用水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水坝和水库还要用于发电、防洪和水上运输。
水资源供求矛盾日趋尖锐,需要人人节约用水。从用水量分布的比例看,高收入国家的农业用水已经较少,工业用水仍然较多,生活用水明显增加;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农业用水占比最大,工业用水比例虽小,但随着工业发展,工业用水将大幅度增加。
据统计,农业用水在水总消费量中所占比例:亚洲约为70%-80%,美国是40%左右,日本是60%左右。亚洲节水成效最好的是新加坡和以色列。新加坡全民树立“水观念”,包括保护水源和节约用水,重罚污染者。采取的主要措施:积极利用先进水技术;着力解决管道漏水问题;大力提高储水能力;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以色列全国年均可用淡水20亿立方米,人均不足370立方米,远远低于国际贫水线人均5000立方米的水平,是全世界最贫水的国家之一。以色列采取了有效的节水措施:(1)减少水污染,提高水质;(2)开发污水再利用技术:(3)广泛采用节水灌溉技术;(4)居民有效节约用水。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仅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左右。目前,正常年份每年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有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水资源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但是,我国万元G D P耗水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五倍,我国的灌溉用水效率在50%左右,而以色列这一指标在80%左右。近年来我国节水工作已经取得很大成效,按2005年可比价计算,万元G D P用水量已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2489立方米降至2007年的254立方米。据中国水利部官方网站2010年11月25日介绍,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我国将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到2020年,万元G D P用水量要比2008年降低50%,全国用水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规划》从保障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深入系统地回答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重大战略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1年1月29日正式公布,这是21世纪以来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水利部部长陈雷说,这是第一次在我们党的重要文件中鲜明提出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首次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未来10年我国的水利投资将达到四万亿元,通过五到10年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我国将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大体系,一是防洪抗旱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二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三是水资源保护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水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四是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届时,我国现代水利工程设施体系将初步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水利现代化美好蓝图将变为现实。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李长久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副研究员 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