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观点 ————
发展新能源重在因地制宜
目前,新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所占的比例总体上偏低,这一方面与不同国家的重视程度与能源政策有关;另一方面则与新能源技术的成本偏高有关,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往往耗资巨大。不过,据国际能源机构研究预测,在未来30年,新能源发电的成本将大幅度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增强了新能源的竞争力。
郭玉国研究员表示,“发展新能源重在‘因地制宜’。面对全球能源紧缺,我国应从自身能源供应战略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地理情况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等。关键是考虑地域性与针对性,而不是‘全民总动员’,一刀切、一风吹。此外,还应该大力发展与新能源相关的储能材料与器件,比如新能源发电,只有有效存储且并入电网,能够稳定输出之后,才能得到大面积利用。”
■ 相关链接
“十二五”新能源开发七大重点
目前,我国能源消耗过高、能源结构扭曲状况突出,这是实现节能减排面临的巨大难题。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是突破瓶颈的关键一环。
我国新兴能源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发展的资源保障。从可利用资源的角度看,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都具有发展到每年数亿吨标准煤的水平。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新兴能源利用技术与国外差距不大,在有些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随着新兴能源利用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常规能源开发成本上升,特别是考虑碳减排成本之后,新兴能源竞争力将持续增强,在我国整体能源结构中的作用会逐步提高。
新能源是否能够大规模替代常规能源的核心因素,是其成本和环境影响。从用途来看,新兴能源可分为三类:发电、热利用和燃料。新兴能源利用的经济成本、技术障碍也因其用途不同而不同。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源需求形势、化石能源供应前景、温室气体减排压力、新兴能源的资源保障和技术条件,未来新兴能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定位是:到2020年,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兴能源要成为能源总需求中增量部分的主力军,加上水能共提供约6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5%; 到2030年,新兴能源要成为主流能源之一,加上水能共提供20%以上的一次能源消费量。
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十二五”期间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包括以下方面:加强核电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核电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大力推广太阳能热利用;稳定陆上风电运行,积极开发海上风电;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消除太阳能光伏产业软肋;加大煤层气勘探理论与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煤层气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和地热能产业;推动纯电动汽车发展,加快智能电网的研发及示范项目建设。
■ 延伸阅读
陕北构建新型能源化工示范区
日前,从陕西省有关部门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国家级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将坚持科学规划、综合开发、深度转化的发展战略,建设七大基地、实施七大工程、建成七大园区,到2015年建成国家大型现代煤化工基地和第一油气基地,实现煤油气盐综合循环利用,煤炭资源就地转化率达到50%以上。
七大基地分别是: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5000万吨油气当量产能基地、现代煤化工综合利用基地、千万吨级油炼化基地、以及陕北新能源基地、神府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和大型“西电东送”煤电基地。
“十二五”期间,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将实施煤油气产能建设、神华陶氏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煤制油、现代煤化工、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等七大工程。建成榆神煤化学工业区、榆横煤化学工业区、靖边能源化工综合利用园区等七大园区,实现能源结构由一次能源开发为主向一二次能源开发并举转变。
到2015年,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将新增煤炭精渣量150亿吨、石油探明储量11.9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1.2亿立方米,能源生产总量超过4亿吨标准煤,油气当量达到5000万吨。
未来化学应致力于开发太阳能的利用
随着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1839年科学家发现了光伏效应,1954年生产出第一个硅基太阳能电池,1977年第一个非晶硅太阳能电池问世。
20世纪90年代世界太阳能电池年产量稳步增长, 2007年,特拉华大学“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42.8%,这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进展为人类未来大规模利用太阳能提供了极大的信心,使得太阳能电池这一近乎无限的能源体系有望成为未来重要的能量来源。
科学家同时指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已历经160多年的漫长发展历史,至今为止,其基本结构和机理并没有发生改变。
未来化学应致力于开发太阳能利用的新原理、新材料、新结构、新方法,纳米结构和量子效应的研究有望为解决太阳能电池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提供新的途径。(文·实习生 马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