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问策广东水利网络访谈在本报大楼里举行。 吴伟洪 摄
●时间:昨日下午
●议题:
农田水利建设、小流域防灾减灾以及水资源利用管理等广东水利的热点
●嘉宾:
林旭钿(省水利厅副厅长)
万洪富(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立法顾问、广东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钱 燕(水利部珠江委防汛抗旱办副主任)
黄小平(和平县委常委)
●主持人: 本报记者陈清浩
亟待治理的中小河流、破败的农田水利、千疮百孔的海堤、贫乏的水资源……从4月下旬起,本报陆续推出一组题为《问策广东水利》的深度报道,引起了水利主管部门、读者、地方政府官员的强烈关注。
就南方日报大力推进水利建设的话题,南方日报社社委王垂林在开场白中表示,中国的文明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治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长期跟自然既斗争又和谐的过程,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现在我们的水利问题也碰到了很多新的情况,需要有新的思路来推进我们整个水利的改革发展。
省水利厅副厅长林旭钿表示,今后,广东省水利部门将从防洪、水资源、水环境的调节、法规制度建设四方面着手,为整个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一个有力、可持续的水利基础保障。
“十二五”拟投1500亿大兴水利
设施薄弱
主持人:在为期两个多月的专题采访中我们发现,广东尽管在大江大河的治理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基本农田水利、小流域治理、海堤堤围建设方面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今后一段时间如何补长一系列短板,同时又站在新的理论高度探索广东治水新的思路?
林旭钿:南方日报策划的问策水利深度报道,深入基层,直面问题,剖析原因,也提出了一些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应该说策划报道的这些问题,总体上我认为还是实事求是的,也是广东水利目前要解决的一些薄弱问题。
黄小平:从我们县来说,通过实施城防工程一二期,现在将县城扩大了一两倍,原来我们县城才3.5平方公里,现在差不多10平方公里了。我们防洪工程修到那里,那一片就可以发展起来,这是基于我的实践得到的体会。我们县一个地方,通过小流域治理,生产安全了,老百姓生活放心了,现在在那里又搞了一个旅游区,将古村落发展起来了,环境改善了,水环境改善了,老百姓高兴。由于治水,给一个地方带来了发展契机。
林旭钿:修水利,资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根据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在今后的10年平均水利投入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按照这个标准测量,广东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投入水利建设的资金将达到1500亿。目前,省财政等有关部门正在积极落实资金来源。
针对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省里在水利建设上也会制订差别化的政策,给予分类的指导和扶持。同时还会采取一些竞争性的激励机制,地方积极性大、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优先开展工作、优先安排项目,一起来推动整个十二五水利的建设。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