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决定自6月1日起,上调山西、青海、甘肃等15省市非民用电价,销售电价平均每度上调1.67分。此次电价调整不涉及居民用电。据介绍,电价调整主要解决因煤价过高而导致的发电亏损问题。在调整电价同时,发改委要求各地禁止对高耗能企业实行优惠电价。(5月31日《新京报》)
借用股市的术语,这次涨价可以说是传言纷纷的涨价“靴子”落地了。虽然坊间对因“电荒”而涨价的传言持“反对态度”,但电价还是涨了上去,只不过,为了不扩大“打击面”,这次涨价上调的是非民用电价,居民用电暂时不受影响。
从抛出电力“亏损论”、“电荒论”、“涨价论”,最后到实实在在的涨价,这个议论纷纷的过程,表面上看是一次讨价还价的过程,其实更像是一次次地“打预防针”。也就是说,如果不抛出任何涨价的论调,而是直接突然涨价,可能舆论反弹会很大。可见,各有关方面,在这一重要民生产品的涨价上,操作是谨慎的。然而,笔者认为,与其在涨价上花如此大的心思,不如在解决导致电价上涨的原因上花更大的心思。
事实上,“亏损论”、“电荒论”确有道理。仅华东地区而言,据华东电网公司预测,今年夏季高峰期间,缺口预计将达到1900万千瓦左右。江西、湖南、重庆、陕西等多省出现百万千瓦的用电缺口。
缺口如此之大,说明电力供需严重失衡。一方面是我国用电量大增,今年一季度我国用电量增速达12.7%,其中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今年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4.9%。另一方面,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却在减少。有数据显示,一季度由于煤价上涨,作为主力的火电比上年同期少投产268万千瓦。这与国家推行限制高能耗小火力发电政策不无关系,也与新能源仍在摸索阶段,发电能力不足有关;加之今年长江流域干旱,水力发电能力回落。经济社会发展需电量大增,而供给却在减少,电力紧张自在情理之中。
电力紧张还表现在结构性矛盾上,尤其是地区不平衡得不到有效解决,加剧用电紧张。据国家电网公司预计,今年迎峰度夏期间,华北、华东、华中电网电力缺口将达到3000万千瓦,而东北、西北电网却有富余电力2700万千瓦。可是,由于两者之间没有额外输电通道,输电受阻致使电力交易不畅,使富者不能支援贫者,富者浪费而贫者叫渴。从用电结构看,国家产业还处在艰难转型升级阶段,大量高能耗产业仍然是一些地方重要的支柱产业,短时难以关停,用电量大,挤压了全社会的电用。
对于供需矛盾、结构矛盾这些影响电价最根本的原因,有关方面有没有花大心思去思考,并下大力气去解决呢?如果在解决供需矛盾、结构矛盾上穷尽了努力,再来提涨价问题,相信更具说服力。光是抛出“亏损论”,而前些时爆出国家电网部属某省电力公司集资建别墅,以及干部配高档车当自驾车的事,如此奢侈消费如何让人相信,电企能不能通过内部节约成本来减亏?光是抛出“电荒论”,而大量的富余电力处在浪费之中,不能转变成可用资源,如何让人能相信电力短缺到了只有价格上涨这条路?
退一步讲,平均每度上调1.67分的涨价就能缓解“电荒”?恐怕也不能;相反,企业因为电价上涨而关停,会带来一系列后果:企业生产成本上涨,产品价格必然上涨,进而影响到民生。因此,对于电力这样基本上没有选择余地的产业基础资源、生活必需品,涨价不是最好的办法,开源才是治本之策。廖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