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哈药门”事件有了新进展。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新厂区项目最近与哈尔滨市阿城区政府签订协议,按照协议,3~5年新厂区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后,被指责排污严重的原料药车间将迁入位于哈市郊区的阿城工业区。新厂区一期工程预计投资20亿元,此举被称为“哈药有史以来最大的环保技改投资项目。”(6月15日《中国青年报》)
这意味着,哈药总厂最大污染源原料药车间有望搬离哈尔滨市区。
化学污染会不会因为搬迁而一了百了呢?我看形势未必那么乐观。这么多年来,污染企业选择通过搬迁来解决众矢之的的污染问题,并不少见。污染企业在发达地区待不住,在欠发达地区却成了宝贝疙瘩;在大中城市是触碰污染红线的治理对象,在一些小城市远城区小开发区“亲商暖商”的旗号面前,摇身一变为老虎的屁股摸不得的主儿,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儿。
从企业的角度讲,与其在中心城市因污染问题闹得天怨人怒,且不停地被有关部门提醒加大治污投入,远不如到那些备受欢迎的广阔天地,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扩建新厂。欠发达地区对于项目引进的渴望,远远大于他们的污染承受能力,因而新厂区的监管者未必会那么卖力地查污。而企业受减少运行成本以便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天然动机驱使,更是乐于使新设备成为摆设。这也是我们常见“治污成搬污”之成因。
随着污染企业的搬迁,污染亦随之出现梯次转移。治污成搬污,看起来在某地污染危害大大减少,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危害不仅仍然存在,还可能有加剧的危险。至于这种污染的危害,到什么时候才可能引起治污的警觉,并不是那么确定的事情。
回到哈药总厂事件上,我们愿意相信这家企业会痛改前非,从此甩掉污染大户的帽子。该厂厂长吴志军承诺,原厂区和新厂区都将实现技术改造升级,环保水平不仅达到国家标准,还要达到“老百姓适合的标准”。按照新厂区的设计规划,该厂将引进国外先进的高效低污染原料药生产技术,采用新装备、新工艺、清洁型、可循环型的生产方式,以走出利税大户也是污染大户的怪圈。从理论上看,这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而要落到实处,实现双赢,又远远不能片面地指望吴厂长会一诺千金了。 □ 掀髯一笑(武汉 公务员)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