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下午,国家海洋局召开媒体通报会,向社会公布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情况。其中,B、C平台溢油已得到基本控制。截至7月4日,除B、C平台附近偶有少量油膜出现以外,海面已无明显漂油。B平台这种海底溢油类型在我国尚属第一次发现,其原因仍需进行分析研究。目前,中国海监执法部门已对康菲公司予以立案调查。
海洋局表示,正在组织此次溢油事件对海洋生态损害监测评价工作。不过,中海油网站7月5日公布的新闻稿称,此事件与美国墨西哥湾溢油不具可比性,它并不是油井爆炸,而且发生在浅水,因此浮油回收及清理相对容易。
而针对公众关心的赔偿问题,海洋局表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应由作业者承担所有责任,认定康菲公司是此次事件的责任者,索赔金额为20万元,并不排除有进一步的生态索赔。
漏油得到基本控制
6月4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接到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报告,蓬莱19-3油田B平台东北方向海面发现不明来源少量油膜。6月8日,康菲公司再次报告,在B平台东北方向附近海底发现溢油点。
12日,油指纹分析鉴定结果显示,溢油样品与蓬莱19-3B平台的生产原油样品油指纹一致。北海分局组织油藏、钻井、地质和环保相关专家召开专家会,对溢油原因进行分析;根据11日卫星遥感解译结果、油指纹鉴定结果及专家会商意见,确认溢油源自蓬莱19-3油田。
6月17日11时,海洋局北海分局接到在蓬莱19-3油田巡视的海监22船报告:C平台及附近海域发现大量溢油。随后康菲公司报告,蓬莱19-3油田C平台C20井在钻井作业中发生小型井涌事故。
溢油事故发生后,国家海洋局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召集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亲自赶赴现场检查指导应急工作。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强调:要迅速摸清溢油现场情况;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把溢油源堵住,确保不再溢油;要把溢油事故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要立即着手开展本次溢油生态灾害的调查评估工作,全面掌握本次溢油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
B平台采取减压措施后,溢油于6月19日得到基本控制;C平台采取水泥封井措施后,溢油于6月21日得到基本控制。截至7月4日,除B、C平台附近偶有少量油膜出现以外,海面已无明显漂油。
生态损害有待评价
截至7月4日,国家海洋局已基本完成了溢油影响范围、溢油对海水水质、沉积物影响评价工作。
本次溢油污染主要集中在蓬莱19-3油田周边海域和西北部海域,其中劣四类海水面积为840平方公里,单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积158平方公里。蓬莱19-3油田附近海域海水石油类平均浓度超过历史背景值40.5倍,最高浓度是历史背景值的86.4倍;溢油点附近海洋沉积物样品有油污附着,个别站点石油类含量是历史背景值的37.6倍。本次溢油在该油田及其周边海域对海洋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损害。
国家海洋局组织专家分析此次溢油事件,认为蓬莱19-3油田通过注水和岩屑回注,可能增加了平台附近的地层压力,为流体连通地层提供了能量,导致B平台海底溢油;B平台这种海底溢油类型在我国尚属第一次发现,其原因仍需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蓬莱19-3C平台在钻井过程中发生井涌、侧漏,从而导致了溢油发生。
目前,国家海洋局正在组织此次溢油对海洋生态损害监测评价工作;中国海监执法部门已对康菲公司此次溢油事件予以立案调查,正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程序进行调查、取证。
海洋局并未在公布的资料中提出中海油需承担责任。中海油在7月5日公布的新闻稿中也没有明确提出这一话题,而且没有解释披露信息较晚的原因。
该新闻稿提出,此事件与美国墨西哥湾溢油不具可比性,它并不是油井爆炸,而且发生在浅水,使得浮油回收及清理相对容易。蓬莱19-3油田位于渤海海域,为中海油有限公司与康菲中国合作开发的油田,其中,中海油有限公司占51%的权益,康菲中国占49%的权益并担任该油田的作业者,具体负责油田的开发生产作业管理。 □本报记者 顾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