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河源拒绝500亿污染项目 引进新兴产业加快转型(3)

2011年07月14日 10:3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十二五”期间,河源要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申报一批国家级、省级文化遗产。完善博物馆设施,丰富馆藏。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成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基本完成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的修缮工程。龙川佗城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石峡恐龙遗址公园争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依托紫金苏区血田遗址和苏维埃政府、刘尔崧纪念馆,建设红色教育基地。

  南方日报:河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斗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目前世人对这一段“红色记忆”了解得似乎不多?

  陈建华:河源养育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阮啸仙、刘尔崧等。大革命时期,刘尔崧、刘琴西等在紫金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中共党组织,面对白色恐怖,毅然发动了“四·二六”武装暴动,是我党领导的最早的武装起义之一,并建立了全国第一批县级苏维埃政权,海陆惠紫成为中国革命著名的红色根据地。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我们要继承革命传统,擦亮红色文化品牌,河源市委、市政府已投入4000多万元,修缮全市142处重要革命史迹,目前已基本完工。

  在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打响“客家古邑、万绿河源、温泉之都、恐龙故乡、红色经典”生态旅游品牌。

  河源现在住起来很舒服

  2008年至2010年,河源本级财政投入民生各项事业共240亿元,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南方日报:河源的发展不仅表现在经济上,而是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河源推进的“七大建设”、“十二大体系”包括方方面面,如何保证全面达标呢?

  陈建华:“七大建设”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生态、平安建设;“十二大体系”指规划、交通、水利、电力、工业、农业、林业、旅游、环保、教育、卫生、文化。我们认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河源崛起不单是经济的崛起,而是经济、生态、文化全面的崛起。

  在建设中,我们实行目标管理,成效显著。目前,当初设定的多数目标已经达到,有的还在继续推进。

  南方日报:请介绍一下河源在促进民生幸福方面采取的措施。

  陈建华:发展只是手段,民生幸福才是目标。2008年至2010年,本级财政投入民生各项事业共240亿元,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市已投入扶贫“双到”资金3.3亿元,启动帮扶项目1574个;从2007年起4年内投入“普高”建设28亿元,2010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7%,提前一年实现“普高”目标。积极探索网络问政,开设“公仆信箱”、“公仆微博”、“公仆在线”、“公民广场”等问政平台。“公仆信箱”和“公仆微博”分别入选2009年和2010年“广东网络问政十大经典案例”,获得了“2010年度中国网络问政年度城市”荣誉称号。

  在城市建设方面,河源的变化最为直观。不久前,一名外省打工者给我写信表示感谢,信中说,她的母亲以前一直不习惯住在广东,总想回北方老家去住,可是近两年却安心地在河源住了下来,因为他母亲觉得河源的街道更漂亮更整洁了,住起来很舒服。

  “十二五”开局财政收入增长超40%

  21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县域财政收入综合增长率在全省排名继续靠前。可以说是开局良好。

  南方日报: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河源的发展态势如何?

  陈建华:21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包括河紫、大广、汕昆、粤湘、东环等5条高速公路、市区“五路一桥”、37座输变电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五路一桥”已建成通车。到目前为止,财政收入、税收同比增长40%以上,县域财政收入综合增长率在全省排名继续靠前。可以说是开局良好。

  南方日报:能否展望一下到“十二五”期末,您心目中理想的河源形象是什么样?

  陈建华:到2015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要达到4000美元,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生态优势进一步提升,民主法制进一步健全,民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宜居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县镇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期,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成为环珠三角、东江上游一座宜居、宜创业、宜休闲旅游的“三宜”城市。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更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来河源工作几年,我们亲眼见证了河源正在把理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南方日报记者 韩浩 甘超强 特约通讯员 黄少立 摄影:陈仕平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