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台湾资讯工业策进会和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组成的考察团,来到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的大陆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考察,提出将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等领域与大陆开展试点合作。
今年8月初,大陆发布了包括大型风电场并网、海上风电建设、风电关键设备制造要求等技术标准在内的18项风电技术新标准,这一系列风力发电技术标准不仅仅是补充原本没有的标准,同时也将提高风电企业的技术准入标准,促使大陆风电设备制造商不得不正视技术要求,寻求产品升级改造之路。
专家认为,这不仅为台资风电技术优势的发挥提供了平台,也为两岸在新能源方面的交流合作提供了空间。
近年来,大陆内陆地区新能源产业“乘风而上”,截至2011年上半年,大陆风电发电量已达到365.9亿千瓦时。与此同时,甘肃、内蒙古、河北等千万千瓦级基地建设也正在快速推进。
大陆风电产业的飞速发展吸引了台湾、美国等拥有丰富风能资源的地区和国家,众多投资商纷纷将目光聚焦于此,在大陆投资建厂。然而,近两年来产能过剩、并网困难、弃风现象等风电产业发展的“隐疾”并发,也引来了大陆风电产业亟待转型的呼声。
据了解,截至2010年底,大陆已安装风电机组数量超过两万台,绝大部分在2008年至2010年间投产,多数已安装风机并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与此同时,台湾、日本、美国等一些外资公司瞅准时机,纷纷提出专为风机做低电压穿越改造,从而催生了一个新兴的技术市场。
此外,一些拥有高技术的外资风电企业也正在努力寻求合作,逐步扩大在大陆的投资规模。作为海峡两岸唯一一家生产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叶片的台资企业红叶风电集团,近两年来马不停蹄地在江苏省、上海浦东、甘肃酒泉及辽宁营口等地投资建厂,目前已成功将大陆前五大整机厂及电力集团纳为主要客户,成为台资风电企业在大陆发展最为迅速的“龙头老大”。
企业的快速反应激发了行业内的变革热潮。有关专家认为,大陆已跃升为全球最大风电市场,未来几年仍将为全球风电成长主要来源。
在甘肃考察期间,台湾资策会两岸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陈子昂明确表示,两岸风力发电各有特色,台湾有零部件优势,甘肃在系统组装方面竞争力较强,台湾离岸风机有优势,甘肃陆上风力发电较强。因此,两岸在供应链、产业链等层面,互补优势和合作空间非常明显,可通过多种形式合作提升双方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事实上,两岸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潜力十分广阔。目前,光伏电池、LED照明等新能源制造产业已经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热点,此外,借助两岸签署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契机,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产业正成为两岸能源合作的全新增长点。
台湾经济研究院左峻德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台湾地区一些企业已具备风力机产业供应链雏形,厂商虽有意愿及能量投入风机零组件供应,但因缺乏实绩无法切入大陆市场的供应链中,而新国标的出炉或将成为台资全面介入大陆风电产业的动力和原因。
左峻德认为,台湾若能参与大陆共同开发风电技术,在台湾海峡拥有优越风场资源,又拥有独特气候与地理条件下,对台湾风电业者而言是重要的发展契机。
他建议两岸可借由大陆风电产业已具备规模经济优势,与台湾资讯、终端产品具竞争优势厂商合作,开发抗台风耐震式离岸风电,并应用于风机运转及降低维护成本,共同开发亚洲抗台风型离岸风电市场。
与此同时,大陆一些地方政府也相应地加强了对风电企业的技术要求,全面规范风电产业发展。
据介绍,目前甘肃酒泉风电基地已开始进行风机低电压穿越能力大规模改造,其中3600多台风机都将进行技术改进,不改进的将不准上网发电,这项工作预计在年内将全部完成。
此外,新疆、内蒙古等地也提高了风电项目的准入门槛和标准。
“事实上,大陆风电产业的市场仍处在起步阶段,尽管外国的风电技术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两岸仍有不小的发展空间。”有关专家表示,目前两岸在进行风电产业合作时,需要跳出既有的代工模式,转向核心技术的研发与自主品牌的营销,这样才能站在产业发展“微笑曲线”的两端,创造出高附加值的产品。(记者 卫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