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县乡镇干部正在闽江上打捞死鱼。
本报记者 陈强摄
有着福建“母亲河”之称的闽江,连日来局部流域出现大面积网箱死鱼现象。中国青年报记者今天在宁德市古田县水口镇和福州市闽清县雄江镇看到,不少乡镇干部戴着口罩冒着烈日乘船在江面上打捞死鱼,阵阵腐臭味朝事先没有准备口罩的记者迎面袭来。
据古田县官员介绍,该县黄田和水口两个镇共发现死鱼8850箱。当地政府从昨天开始抽调镇村两级干部近700人分乘98艘船只到江中打捞,市、县官员在现场指挥督战。因为按省里要求,这些死鱼必须在今天内全部打捞完毕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免造成二次污染,影响下游用水安全。
这次大规模死鱼,古田县是重灾区,其上下游约40公里流域的邻近两个县(区)也受波及。据当地媒体报道,8月30日,上游的南平市延平区樟湖坂镇首先出现大面积死鱼,随后依次往下游蔓延:8月31日,古田县黄田镇;9月2日凌晨,古田县水口镇;9月2日晚上,闽清县雄江镇。此后,在雄江到下游福州市区之间的70多公里流域,没有再发现大面积死鱼现象。
这次养殖网箱死鱼事件,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创,经济损失数以亿元计。9月3日~4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和省环保厅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通过现场查看、走访调查、水质监测和鱼类样品检测分析、污染物排查及对气象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初步查明,闽江古田段养殖网箱死鱼事件的原因是由于该水域溶解氧含量低,监测平均值约为1.2毫克/升,远低于5毫克/升的养殖水质标准,致使养殖鱼类缺氧死亡。
联合调查组分析认为,造成溶解氧低的主要原因为:一是8月26日前,福建省持续35℃以上高温天气,造成该水域水温普遍较高,8月27日后,受台风“南玛都”大量降水的影响,大面积水体表层水温骤降,致使库区底层低溶氧水体与表层水交换剧烈,造成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出现通常所说的“泛塘”现象;二是8月30日,水口镇、黄田镇区域的降水量分别高达149.1毫米、102.3毫米,暴雨冲刷地表的面源耗氧物质进入该水域,加剧消耗水体溶氧。
对于官方今天公布的上述调查结论,一些养殖户并不认同。他们的理由有两点:一、如果是缺氧,鱼儿不可能从上游到下游逐段死亡,也不可能全军覆没;二、以往出现水体缺氧,开启增氧机或拉动网箱换水体都能奏效,但这次几乎没用。另外,渔民还发现江里一些野生的鱼也出现死亡。因此,他们怀疑是上游企业借着台风带来的雨量偷排污水至闽江所致。
养殖户还记得,2000年年初,福建闽江上游沙溪河发生过一起严重污染事件,导致百公里流域上千吨鱼类死亡,而祸首则是上市企业福建三农公司;去年7月,福建另一家上市公司紫金矿业也借着雨势将大量污水偷排入汀江,导致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网箱养鱼死亡。
调查组认真听取了养殖户的意见,对周边地区企业进行了排查。据福建官方网站东南网授权发布的消息,“一组检查了古田段库区死鱼水域周边的5家污染源和19家畜禽散养户,另一组对库区死鱼水域上游的南平市延平区樟湖坂镇周边排放水污染物的3家工业企业、1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1家垃圾填埋场进行全面排查。现场检查除1家工业企业停产外,其余企业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基本正常、未发现异常排污现象。”
针对群众反应强烈的古田福兴制药厂存在的疑似暗管偷排的问题,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三级环保部门邀请群众代表对该厂进行了水域和陆域排查。在7名群众代表监督下,调查组对疑似暗管埋设地域进行破土开挖,查明群众掌握的暗管信息属实。经对该管道进行切割和采样监测,调查组发现该企业未设置规范的清净下水排放口,而是利用原抽水管道(埋入地下的暗管)排放冷却水。调查组责令该企业立即拆除管道,在5个工作日内设置规范的清净下水排放口。
调查组认为,“初步判断死鱼水域周边主要水污染物排放企业排污状况与死鱼没有直接关联。”
另据《福州晚报》报道,从目前监测结果看,闽江下游的福州各水厂水质达标。该报引述福州市自来水公司副总经理郑伯玲的话说:“各个取水口的水质符合标准,并未受到污染,目前福州市区的自来水供应量与往常一样,可以满足市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