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减负与油企止损如何权衡
我国内地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自今年4月7日上调之后,已4个多月维持在历史最高价位。在香港,已经市场化了的汽柴油零售价格已调整多次,且以降价居多,两者对比鲜明,这让消费者对内地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质疑之声一时四起。
近期出炉的上市公司半年报数据显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接近1500亿元,日赚近8亿元。虽然受上游国际原油成本上涨影响,经营成本加重,但统筹上下游整体情况来看,这次年中考,“三桶油”均交出了同比正增长的答卷。
以成品油市场份额最大的企业中石化为例,上半年公司盈利402.39亿元,其中,炼油板块亏损121.69亿元,但受益于多次国内成品油提价,上半年销售板块实现195.98亿元,同比增长了35.6%。
不可否认,在近几次国内成品油调价中,国家有关部门并没有完全按照三地原油变化率的涨幅满额提价,多次对价格上涨采取了打折的措施。可是,由于三地原油变化率过于隐秘,不少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甚至并不领情。
“可以明显体会到的是,加油成本越来越高,可油企还在抱怨成品油价涨得不够高,炼油亏损,这让人难以理解。”上海一位私家车主表示。
为企业止损与为消费者减负究竟孰轻孰重?虽然成品油上涨直接推动CPI上涨的幅度有限,但油价上涨传导至下游行业,从而引发的隐性CPI上涨却是不可小觑的。
以物流行业为例,燃油成本占据了物流运输业行业运作成本的20%左右。总部在上海的一家国内大型物流企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油价、人工等运输成本不断增加,物流业已感受到较重的成本压力。“为了保证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和长期经营,物流企业提价在所难免。”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