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旧”要你好看 艺术家用艺术来鼓励循环再生(3)

2011年11月01日 16:09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旧”要你好看艺术家用艺术来鼓励循环再生(3)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哈诺·皮文 指导

  玩调动思维引发灵感

  在毫无头绪的创作伊始,来自各行业的创意人士开始漫无目的地在那堆积如山的物件中寻找灵感———各种尝试、拼凑、放弃,当中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少儿美育老师杜梁拿着一大沓CD和罐子在比划着;金羊奖评委曹雪对着废弃的塑料模特沉思;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副馆长王芳一会吹起了气球,一会又拿起了塑料瓶;广州少年宫的老师飞快地用旧衣服组合起了一只长颈鹿,却在细节构造上游移不定……哈诺·皮文游走其中,适时地给出意见:“这个机器人脚太长了,比例不好看,拿走一个易拉罐会好一些”;“你想表达什么?也许这个嘴巴用拉链来充当会更加有趣”;“嘴巴的位置可以作为鼻子,另加一个嘴巴,这样脖子不会显得太长,我觉得这个雕塑你可以做得更好,再完善一下”;“你用棍子和卷曲的电线充当摇滚乐手的头发非常好,我很喜欢”……在哈诺·皮文眼中,创作是一次快乐的享受过程,与其说他是在教你怎么做,不如说他在教你怎么玩。他始终相信,玩可以调动人的思维积极性,引起灵感的爆发。

  哈诺·皮文 分享

  故事是情感的寄托

  空瓶子化身南越王,糖豆豆变成可爱小女孩的眼睛,一次性拖鞋演化为小狗,装鸡蛋的盒成为羊的身体,毛线团成为蜗牛的房子,衣服夹成为楼梯,鞋盒与塑料桶合体组成怪兽,最可爱是包水果的白网成为女人的蕾丝衣服……心慢慢地打开,创意慢慢地释放,古人云的“玩物丧志”此时深刻地转变为“玩物易志”,在与旧物对话的过程中,一件件超乎想象的作品“腾空出世”!

  两个多小时的创作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有的人拿出了三件作品,有的人精雕细琢的创作仍未进入最后阶段。面对数十件形态各异的作品,哈诺·皮文说:“我很好奇你们在想什么,我希望你能分享一下作品背后的故事。”在哈诺·皮文看来,艺术创作是关于怎么去讲故事,故事也是情感的寄托,“很多朋友没有做过艺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是艺术家,没有艺术的天赋,不会画画。但我们今天虽然是玩,同时也做了一次艺术创作———从简单普通的方法开始,从视觉语言去分析事情,看看这些充满想象力的作品,你们都在为他人讲述你们的故事。任何人都可以运用这个拼贴艺术的方法去创作与沟通。”

  史方方(广东美术馆培训中心主任):创作的时候,我想到了我的女儿孩童时期的样子,简单而可爱,因而有了这个肖像。

  曹雪(广东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与动漫学院副院长):单的创作想法来自于我的小儿子,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两岁多的孩子。他会躺在沙发上,用小脚模拟钟摆;他会把米放在纸筒里,然后倒出来,说那是火箭发射的火焰……孩子的想象力是无限的,成人更应该放开条条框框,放飞思维。我一向反对“玩物丧志”这个说法,今天的活动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

  王芳(南越王博物馆副馆长):我创作了3个人像,都是跟南越王有关的:南越王,右夫人和武士。把两千多年前的历史人物,用现代的、我们熟悉的材料,用创意且深具趣味的方式创作出来,是以前从来没想过的。尽管我不是学艺术的,作品也不是非常精美,但无可否认我玩得很开心。

  杜梁(“无限思维·杜梁儿童工作室”创办人):我以前也带孩子们玩,但是我的“玩”是没有什么目的的。而这次的“玩”有了一个可视的结果,称之为作品。也许这会给我带来启发。

  陈倩娴(广州少年宫老师):我的创作是两个机器人,其中有男有女,他们“各有需要”。认真看可以联想到:他们一个需要“伟哥”,一个需要“丰胸”。虽然这两个“机器人”看起来外表很漂亮,但却像我们现代人一样,追求漂亮的外表和包装,却忽略内在的东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