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质量成为最近媒体与民众讨论的话题。《北京晨报》等媒体日前报道了,在10月30日这天,美国大使馆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显示,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而同日北京市环保局的判断为轻微污染。
同一天的空气质量,为何两者的结论大相径庭?北京环保局最近作出回应,称美使馆监测的是一个地区一小时的情况,而环保局监测了27个地区24小时的情况,因此两者存在一些差距。这一点也得到美使馆的认可,他们表示整个北京城市的空气质量,是无法通过美使馆单一空气监测站的数据反映出来的。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两者监测的污染物不同,环保局监测的是PM10以下的颗粒物,美使馆检测的是PM2.5以下的颗粒物,指标不同得出的结果自然也不同。
PM是空气质量术语,指悬浮颗粒物的大小。PM10是指粒径在10微米以内的颗粒物,PM2.5是指粒径在2.5微米以内的颗粒物。按照我国对空气质量的标准,10月30日这天,北京环保局检测到的PM10以下颗粒的空气质量,确实在轻微污染的范围内。北京环保局的结论并没有错。
北京环保局遇到的问题,在很多其他城市也发生过。为何民众实际感觉与环保局公布的空气质量结果存在落差?
在笔者看来,还是暴露出一个标准问题。PM2.5以下的颗粒是引发灰霾天的主要凶手。10月30日这天,北京大雾迷茫。笔者并不知道当天全北京平均PM2.5具体数值是多少,因为目前我国未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强制监测指标,也不会对外公布。但是,那天的空气质量,让老百姓确实感觉不太好。而能反映他们感受的PM2.5数据不被采纳,却按照一个不能完全反映这天真实空气质量的PM10数据进行判断,得出的结论自然让人难以信服。
笔者认为,空气监测指标应随着民众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变一变了。第一,对外公布空气质量的目的之一,就是让老百姓知道所生活的城市空气质量的真实情况。据报道,PM2.5富含更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而且能在大气中停留更长时间,输送距离也更远,对大气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也更大。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华北地区,PM2.5占到了整个空气悬浮颗粒物重量的大半。有关部门应该考虑选择这些更具代表性的数据标准列入空气质量指标。第二,唯有提高空气质量监测标准,才能促进民众更多地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
环境治理不是政府一家的事情,而是每个人应该参与的事情。当大家知道空气质量并不太理想,会激发其对自身生活环境的关注,更多地加入到低碳生活、环保出行的行列中。 唐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