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节能减排,在每一个“细节”里(3)

2011年11月14日 17:29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比如,沥青再生技术创新。梅廷义告诉记者,沥青的再生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工程的关键环节之一,不同的工程,沥青的老化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准确确定再生剂的用量至关重要。“我们经过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现场观察,摸清了影响再生剂用量的各种因素,既把旧沥青再生到合理的标号,又避免了沥青发软对路面带来的一系列病害。”

  在京藏高速公路宁夏段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了外形颇似火车头的热再生重铺机组正在作业,加热、铺设、碾压都一次性完成,速度很快。指着崭新的路面,梅廷义告诉记者:“旧路发生病害大部分原因都是沥青混合料性能欠佳。为此,我们筛选出了4个主要影响因素,制定了‘沥青混合料矿料间架结构’设计方案,这一设计方案是基于混合料性能指标的优化设计体系,与传统方法不同,能够设计出性能更优的沥青混合料,而且设计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通过对热再生技术的创新运用,宁夏交通系统成功运用热再生重铺机组实现了废旧沥青全部利用,解决了废旧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堆放问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截至2011年10月已完成再生路面115万平方米,利用原沥青路面混合料12万吨,重复利用率达到100%,矿质石料4.6万立方米,节省资金4000多万元。

  运输:推广清洁能源

  到2012年使用天然气汽车总量将达18000辆,让清洁能源普及

  道路运输也是宁夏交通系统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近年来,依托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优势,宁夏交通系统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积极倡导汽车油改气,使清洁能源成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强劲动力。

  “相较燃油汽车,燃天然气汽车能省近三分之二的燃料钱,优势显而易见,而且排放低。”宁夏交通运输厅运输处处长安家明说,“尤其是近年来汽油、柴油价格不断攀升,油料消耗在道路运输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持续提高,对运输行业造成了很大压力。通过油改气,可使运输成本明显降低,运输企业经营效益大幅度提高,因此,一些企业油改气的积极性很高。”

  天豹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是宁夏最大的汽车运输公司,也是最早实行油改气的汽车运输公司。

  “从2008年开始,我们尝试油改气,先后对38辆陪驾教练车、8辆营运旅游车辆进行了油改气。油改气后,效果很好,这46辆车每年节约汽油43000公升,节省资金30多万元。”天豹运输公司安全技术部部长薛金合介绍说。尝到甜头后,2010年,该公司对大客车也实行了油改气,向宁夏回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申报油改气车辆88辆,更新天然气车辆20辆,成为全区油改气车辆最多的运输公司。“通过对天然气大客车的追踪调查显示,每车每百公里可比燃油客车节省燃料费80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5克,效益十分可观,极大地缓解了油价上涨带来的运营压力。”薛金合说,该公司决定对营运班线单程300公里以内的新购车辆,可根据加气站建设情况购置天然气汽车。

  为了促使更多的汽车油改气,这两年宁夏交通运输厅支持北京金捷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等专业从事天然气应用推广的能源企业,加快在全区布局建设加气站。目前全区共有加气站40多个,一批加气站正在建设中,至2015年可基本形成全区性的加气服务网络。

  目前,宁夏有城市公交车辆2767辆,出租车15673辆,除固原市外,全部进行了油改气,三分之二的城市公交车、出租车使用天然气,数百辆驾校教练车也用上了天然气。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加入了油改气大军中。在宁夏某高校任教的张老师多年前就给自己的富康车进行了油改气:“油改气花了4000多元,烧气之后,每月气费200多元,比烧油省了300多元,养车很轻松,而且一年油改气的钱就回来了。”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宁夏形势一片大好,展望前景,安家明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计划到2012年使天然气汽车总量达18000辆,其中包括500辆班线客车和500辆煤炭专运线中重型载货汽车,让清洁能源真正普及。”

  “十一五”以来,宁夏交通系统在公路运输领域还采取了营运车辆安装GPS、高速公路联网不停车收费、建设物流信息平台等多项节能减排举措,有力地促进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记者 许 凌 通讯员 拓兆兵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