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PM2.5标准征求意见日前结束。记者从环保部了解到,征求意见期间收到了1500多条反馈意见,普遍赞成将PM2.5作为一般评价项目纳入空气质量标准,有的还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应提前实施。(12月7日《新京报》)
应该说,征求意见出现“公众普遍赞成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的结果,早在公众意料之中。毕竟,呼吸清洁健康的空气,是人们的共同愿望。PM2.5标准更能真实反映出空气质量的现状,贴近百姓的实际感受,同时也让环境整治工作有的放矢。不过,公众关于“有条件的地区提前实施”的建议则更应引起重视。显然,对于征求意见稿中,PM2.5空气质量标准拟于2016年1月1日全面实施的说法,人们并不买账——— 标准制定出来,为何要束之高阁数年后再拿来实施?
环保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环境保护部将结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吸取和采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完善标准草案,争取尽快正式发布。吸纳民意、集思广益,是政策法规臻于完善的有力保障。因此,这份承诺如何转化为行动,值得期待。在未来发布的正式稿中,最希望看到的就是“2016年1月1日”这张时间表的变化。
首先,审时度势,为标准提速。PM2.5标准为何要等几年实施,不能语焉不详,让公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其次,分步实施,打破一刀切。专家分析,现阶段工厂和燃煤影响甚微,PM2.5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因此,各地面临的压力也不尽相同。总的来说,东部一线城市污染比西部二三线城市严重,同一座城市,繁华、车流量大的区域,监测值又比其它地区高。如果短时间内全面铺开存在难度,根据实际情况分城市、分区域实施,无疑是更为现实的选择。
此外,做好科普,消除盲目恐慌。与实施PM2.5标准相比,宣传普及相关科学知识显得更为紧迫。近期雾霾天气,导致北京等地出现短时间的重度污染,购买口罩的市民激增。事实上,专家表示,医用口罩主要针对PM3以上的可吸入颗粒物,对于PM2.5以下的可吸入颗粒物的作用有限,普通棉质口罩防护性更小,主要是保暖。
通过近期社会广泛热议和环保部的征求意见,公众显然已经对PM2.5标准实施后的严峻形势做好了心理准备,也清楚个体将来所要承担的责任。既然民意已“过河”,PM2.5标准就别再摸4年“石头”了。
张遇哲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