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班世界气候大会将在今天落幕,经过两周的谈判,此次会议的两大目标——减排第二承诺期与气候资金问题仍可能悬而未决。
自《京都议定书》签署以来,从来没有哪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像今年这么“命悬一线”。
一方面,2008年至2012年间的《京都议定书》强制性减排第一承诺期即将到限,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拒绝设立第二承诺期,另一方面,欧盟等又要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都要完成法律约束力的排放目标。而发达国家对“绿色气候基金”等减排资金援助反应冷淡,令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即使有减排意愿也有心无力。
在此背景下,国际碳交易市场持续遭挫,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全球变暖已日益威胁人类生存乃至经济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德班会议上指出,在全球经济遇冷的大环境下,形成一个全面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将会遥遥无期。“但不确定性不应成为德班‘原地踏步’的理由,各国应致力于推进关键问题,让气候谈判保持一个向前走的态势。”
这方面,中国作为占全球23%的碳排放第一大国,虽然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减排压力重重的阶段,但在恪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也严格履行自身减排承诺,积极开拓国内碳交易市场,避免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迷雾中滑向寒冬。
1
会议陷僵局人类生存与经济风险悄然而至
扰攘多日的德班会议成效甚微,全球都在焦灼的等待中默默关注。其中,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CDM项目企业更心急如焚。
广州凯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老总姜喜诚就是其中一位。“碳指标的交易价格已经从最高的30多欧元/吨,降到现在的4.94欧元/吨”,姜喜诚坦言,他近年投入了上百万的云浮甲烷减排回收和五华小水电站两个CDM项目,因为德班会议的进展缓慢,效益可能大打折扣甚至亏本。
CDM是(清洁发展机制)的缩写,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跨界进行温室气体减排三种机制之一。即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后者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发达国家通过从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指标”以履行“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义务。
据统计,截至今年11月21日,我国共有1662个CDM项目成功注册,占东道国注册项目总数的46.31%;预计产生的二氧化碳年减排量占东道国注册项目预计年减排总量的63.87%
“自从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减排意愿明显放缓,碳指标的价格就一路走低,如果这次会议第二承诺期谈不拢,《议定书》或许就会在明年底被扔进故纸堆。那么目前过多依赖CDM收入的行业与企业,未来业绩将面临下滑风险。”作为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协会CDM专业委员会成员的姜喜诚说。
如果说全球数千个CDM减排项目受影响更多在经济层面,那么因为减排不力而导致的极端气候灾害对人类的危险已经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