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江西拟建大坝解决鄱阳湖缺水 已上报并通过环评(2)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1月31日 08:28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鄱阳湖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湖区是迁徙水禽极其重要的越冬地,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名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然而近年来,多重因素造成该湖常态化缺水。

  开篇语:

  大江大湖,国之经脉。不论是“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还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八百里洞庭,都曾是引人入胜的地标美景,并以甘甜的水源泽被四方。然而,过度开发和工业污染已使得越来越多大江大湖处于“亚健康”状态,文人骚客诗词中的胜景已不复存在。昔日的鱼米之乡竟成为涸泽一片,守着大江大湖却喊渴的奇怪现象也不时出现,旱情也频繁在大江大湖地区肆虐。绵延中国大地的大江大湖保护现状究竟如何?如何化解大江大湖面临的“水危机”?

  近日,本报记者实地走访鄱阳湖、黄河、太湖、白洋淀等江河,了解其保护、开发现状,探寻中国大江大河的可持续保护之路。

  今年为何鱼这么少,在鄱阳湖旁当了15年渔民的袁国华有些想不通。

  枯水

  12万人饮水困难

  袁国华今年45岁,老家就在鄱阳湖畔。大约4年前,那里的水越来越少,鱼越来越难打,他和妻子迁徙到偏居鄱阳湖下游的都昌县,继续从事自己的老本行。然而,一场水危机扑面而来。

  袁国华说,过去两年,每年约可打6000公斤鱼,收入六七万元。前年开始,他和另外9位养殖户出资50万元,承包了鄱阳湖都昌县江面的鱼虾打捞。当年龙虾丰收,年产6000多斤,他也净赚6万多元。

  但从去年11月到现在,袁国华已很少能打到鱼,很多时候只是上岸打短工挣外快。他说,去年打到的鱼大约2000斤,非但未能赚钱,反而亏了3万多元。袁国华说,每年汛期,很多鱼都洄游产卵。如今枯水期从每年11月延长到次年4月,干涸使得很多鱼不能产卵,也没有足够食物。所以,去年6月20日,鄱阳湖解除3个月的禁渔期后,湖面上并未出现百舸争流捞大鱼的热闹场面,渔民捕得的鱼数量和种类都越来越少。“今年依旧干旱,鱼可能比去年还少。”老袁船头上木桶里的小鱼是他几天的全部收获,记者看到,最大的不过10厘米,顶多4两重。“每天打的鱼连油钱都不够付。”

  “鱼米之乡”无鱼可捕,成了鄱阳湖10万渔民难言的无奈。据江西省渔政局预计,截至去年5月底,鄱阳湖渔业捕捞业受灾面积305万亩,去年干旱导致约10万渔民收入减少60%以上。未来1至3年,鄱阳湖鱼类资源仍将十分匮乏。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