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爆竹是禁还是放(4)
工厂占地几十亩,收入超过100万元。这是大河网报道的河南淮阳县鲁台镇郑楼行政村村民王学权的鞭炮厂的数字。
做鞭炮生意的农户60余家,干得比较好的进账100多万元,一般的收入也在10万元以上。这是王学权所在的郑楼村的情况。
有26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据不完全统计,每一个自然村平均都有一家鞭炮、烟花加工厂。这是郑楼村所在的鲁台镇的数字。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954家,2011年花炮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总额141.4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这是湖南浏阳市的数字。
……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烟花爆竹业是个不容小觑的行业。
作为一项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统产业,烟花爆竹生产分布相当广泛,不少省区都有一些特色生产基地。有相当数量的村庄、农民,以此为重要甚至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从生产、流通到销售,涉及面也相当广。虽然烟花爆竹的销售周期不仅在春节,也不只在国内销售。但毫无疑问,春节是其销售的黄金季。一城一地的禁放,无伤大雅,但如禁放令在全国较大范围内推行,那对这个行业特别是从业者,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当然,“有价值”并不能直接与“不能禁止”划等号,也不意味着可以无视其加重污染、人身伤害等负面影响,但面对其产业分量,面对大量民众对爆竹所承载的年味儿的留恋,简单的一禁了之或许并不是当下最恰当的对策。
减少火药用量,降低声音响度,生产更加低碳、环保的烟花爆竹,甚至探讨研发替代产品的可能性,或许更为可行。不是就有人曾提出过制造摆脱火药的电子鞭炮、环保鞭炮等多种设想吗?
将节日需求与环保需求相结合,或许能创造出更大的市场。
相│关│链│接
北京:20年“禁”“放”路
1987年:开始实施《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暂行规定》,按照“逐步限制、趋于禁止”的方针对鞭炮燃放加以管控。
1993年:尽管反对和争议不断,北京市颁布施行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规定从12月1日起在市内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禁放令”施行之初确实在降低污染、减少事故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传统习俗力量的复苏,保留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以增加节日气氛的呼声日益高涨,春节期间在禁放区“顶风放炮”的现象亦逐渐增加,执法成本高,执行效果差,禁放令遭遇尴尬。
2005年:《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规定》正式施行,“禁放令”变“限放令”。
2006年:北京平安地渡过了“禁改限”后的第一个春节,而此时离禁放令颁布已经过去了12个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