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提早一年监测PM2.5 环保厅近期公布方案
在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自去年底以来备受关注的PM2.5终被纳入国标。前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会议还明确了新指标的监测时间表,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和省会城市要在今年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等项目监测。
记者昨日从广东省环境监测相关负责人了解到,广东正在密锣紧鼓地研究新的空气质量标准指标的监测和发布方案,并将在近期由省环保厅公布相关细节。而经过数个月的准备,广东省原来相对薄弱的非珠三角地区的监测能力也有所改善。全省将较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完成任务。
1
政策解读
减排指标上升 剑指工业与尾气污染
根据国务院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等项目监测,2013年在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开展监测,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国家为何选择在此时发布空气质量新标准?有分析人士认为,在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即将拉开帷幕之际,“PM2.5”的“华丽变身”料能为各类民生议题的讨论添加热度,并将明晰“促民生”的执行标准:民有所呼官必有应。
此外,对于与PM2.5、臭氧生成密切相关的氮氧化物排放,一年来的减排效果并不明显。这也为国家尽快出台空气质量新标准,倒逼大气污染治理坚定了决心。氮氧化物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增的减排指标之一,目标是5年内降低10%。但据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近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时透露,去年前三季度,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降反升7.2%。
而电力、机动车尾气、水泥被称为氮氧化物的三大来源。根据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的2011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我国已连续两年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十一五”期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呈快速增长态势,由1.18亿辆增加到1.9亿辆,平均每年增长10%,已经是大气环境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其中,20.2%的车辆为“黄标车”却排放了70.4%的氮氧化物和91.1%的颗粒物,成为灰霾频繁发生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