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农田年节水4亿立方米 粮食产量5年翻一番(3)
“十一五”期间,大庆市水利建设投资28.84亿元,用于保障“防洪、粮食、供水、生态”的安全。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从“政府主导”向“多元投入”转变。
近年来,大庆市实施以高效节水为重点的抗旱保收田建设、玉米膜下滴灌工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
2005年,大庆市实施旱涝保收田工程。几年来,累计配套喷灌及提水设备上万套,同时配套一部分发电机组,累计建成旱田节灌面积500万亩以上,旱田有三分之二的面积实现了播期和苗期的全程灌溉。与漫灌相比,节灌工程年节水在4亿立方米以上。
自2008年起,大庆市建大小灌区46处, 750万亩旱涝保收田中,玉米膜下滴灌田达256万亩。与漫灌相比,单位面积使用膜下滴灌能够实现节水80%。
2010年,大庆市粮食产量达到101.2亿斤,比2005年以前不足40亿斤增加一倍以上。2011年达111亿斤,创历史新高。
节水灌溉虽已取得成效,但大庆市水务局副局长尹兆合看得更远:“大喷灌和滴灌都是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水利化都需要土地集中连片,实现规模化经营,这就要求土地流转畅通规范,这样更能发挥出节水灌溉的效用,实现粮食增产和节约水源双赢。”
优化服务 保障节灌无障碍
在设施建设同时,大庆市建立三级抗旱服务组织。经过十多年建设,目前,全市建有市级抗旱服务站1个,县(区)级抗旱服务分站5个,乡(镇)抗旱服务组织64个,基本形成了以市级抗旱服务站为龙头,市、县(区)抗旱服务站为主体,乡(镇)抗旱服务队为依托,农民全面参与的抗旱服务网络。
为有效推进玉米膜下滴灌项目建设与管理,大庆市把服务体系从三级拓展为四级,服务组织直接扎到村里,并建章立制。各级服务组织协调解决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同纠纷,指导滴灌设备安装及售后服务,年终协助企业收回租赁设备和赊销款;企业承担因设备质量问题造成的损失,并保证第二年能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