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lab闆风數绔瀉pp瀹樼綉 | lol鐢电珵闆风珵鎶骞冲彴 |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清洁生产推广10年 走了这么久还是一小步?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3月20日 17:13 来源:中国环境报 参与互动(0)

  清洁生产不是新鲜事,但今年2月29日审议通过的《清洁生产促进法》修正案将于7月1日起生效;3月2日,工信部发布了《工业清洁生产推行“十二五”规划》;而此前,山东等省已相继出台相关工作规划……在已立法近10年后,清洁生产工作的拓展深入面临着各方迫切的需求,有望走出“起步”阶段。

  “源头削减、过程控制是节能减排、污染防治持续推进的必然选择”。各界在普遍认同清洁生产“前景”的同时,也对当前部门职责分工不明、企业责任不落实、政策机制有待健全等工作现状表示担忧,希望能在理顺工作体系、建立动力机制、完善配套政策方面取得突破。

  过程控制显现什么优势?

  清洁生产能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尽力对环境影响最小化

  “70年代末端治理,80年代循环经济,90年代清洁生产,21世纪生态效益。”这是欧美发达国家上世纪污染防治的发展阶段,而中国显然要加快这一进程。在工信部的这份《规划》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发展在常规污染物问题尚未解决的同时,非常规污染物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持久性有毒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物等带来的环境风险和压力越来越突出。

  推行清洁生产,有助于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尽可能降低末端治理压力,在促进各项环保约束性指标实现的同时,推动工业发展向集约、高效、低排放的绿色可持续生产方式转变,统筹协调资源环境制约与工业化进程加快的矛盾。

  “源头削减过程控制的思路是我国节能减排持续推进的现实选择。”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中心工程师孙晓峰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在排放标准日趋严格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如果不进行清洁生产,实行过程控制,单靠末端治理根本无法稳定达标。其次从减排的持续性、有效性、经济性角度来看,这种工程减排、末端治理的思路也已经不再适应需求。

  他此前就曾表示,从国家整个工业体系来看,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的减排均是依靠大量末端治理设施的投入和运行、提高污染物去除量实现的,这种做法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近年来,我国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的产生量实际上还在明显上升,而高昂的末端治理投资和运行费用也使国家和企业难以承受。

  以造纸行业为例,如果不采用连蒸连煮、分段氧化、污染物回收等先进工艺,企业目前难以稳定达标排放。而如果要控制造纸行业二恶英排放,靠末端治理无法去除,必须采用无氯漂白工艺。而如果在达标基础上还要挖掘减排潜力,现有的浓度控制、末端深度处理思路就都不再适用,必须依靠总量控制,要从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水量。

  为什么过程控制的思路要优于末端治理?孙晓峰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比如铅蓄电池企业普遍使用手工焊接,集气效率低,铅烟无组织排放量大;如果改用自动铸焊机,首先铅消耗量少;其次,铅烟在密闭环境直接排入配套的环保设施处理。“在生产过程就减少了资源消耗,污染物的产生必然就少了,而且还使有限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管理。清洁生产思路下,污染防治不再仅仅依赖于末端治理设备是否正常运行,这样治理和监管都能显著减轻压力。”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