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气候大会加时赛打进“争议球”
大会敲定《京都议定书》明年实施,但未就发达国家减排指标做具体规定
经历了一天的“加时赛”之后,原定在7日结束的多哈气候大会终于在当地时间8日深夜落下帷幕。在发展中国家的力争之下,此次大会取得一些成果,但仍给未来留下不少问题。
按照日程安排,多哈气候大会本应在当地时间7日晚结束,但由于各国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等主要议题上未能达成共识,气候谈判再度上演“加时赛”。
“世界上不存在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方案,时间已不能再拖。”大会主席、卡塔尔廉洁和行政监督机构主席阿卜杜拉·阿提亚面带倦容,再次出现在主席台上,这时已经是当地时间8日下午。
随后,气候大会谈判发生戏剧性的转变。到了晚上,阿卜杜拉·阿提亚以闪电般的速度敲锤通过各项决定,他用惊人的表现,将大会从失败边缘拉了回来,打进“争议球”。
大会取得的最大成果就是将《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定为8年,并在2013年开始实施。与此同时,大会还通过了有关长期气候资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合作工作组成果、德班平台以及损失损害补偿机制等方面的多项决议。
在随后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陈述中,除美国和俄罗斯表示不满外,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认为,这一结果虽不完美但可接受,支持大会所做出的决定。
此外,在发展中国家持续呼吁和敦促之下,一些发达国家除了有条件地接受《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也承诺向“绿色气候基金”注资。决议重申,发达国家须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支持,并在2020年前实现“绿色气候基金”每年入款1000亿美元的目标。
不过,本次大会也留下不少遗憾,所达成的每项成果几乎都留有“尾巴”。日本、加拿大、新西兰及俄罗斯已明确不参加《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大会也没有就发达国家减排指标做出具体规定。在处理第一承诺期的碳排放余额问题上,仅有澳大利亚、列支敦士登、摩纳哥、挪威、瑞士和日本6国表示,不会使用或购买一期排放余额来扩充二期碳排额度。有分析人士表示,明年华沙气候大会的谈判难度将更大。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对多哈气候大会取得的成果表示欢迎。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本次多哈气候大会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作出决定,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大幅减排并对应对气候变化增加出资,中国代表团对大会结果表示满意。(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
专题:多哈气候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