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听的音乐旋律,绚丽的民族服饰,精湛的艺术表演……广西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名为“比赛”的表演项目,注定是一场视听的盛宴。记者看到,11月21日晚的表演项目比赛现场,演者如醉,观者如痴。
表演项目源于生活
“斗竹斗竹,衣食丰足……”“敲竹杠,敲竹杠,敲出金篓金满筐,敲出银篓银满筐……”这是桂林代表队的表演项目《斗竹》中展现的民谣。据编导邓龙雄说,《斗竹》取材于龙脊壮族的祭竹活动,选取了顶竹杠、爬竹篙、荡竹竿等几个竞技项目,以舞蹈的形式再现了壮族人民祭竹的热闹场面。据说,广西北壮的民族图腾是莫一大王。传说,莫一大王被官府害死后,他的坟上长出了世界上第一根竹子。于是,壮族人民就将竹子看作是有灵性的植物,对竹子敬若神明。每年农历六月初二,壮族人民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奠莫一大王,也祭祀竹子。这种仪式逐渐演化成一项民间文体活动。“我们山里盛产竹子,每年到收获季节,我们就会举行这些活动,庆祝丰收。”邓龙雄说,这个传统一直流传到今天,是当地壮族儿女的盛大节日。
记者采访中得知,这些表演项目都源于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或者庆祝丰收,或者祭祀先祖。而表演项目选项的原则之一就是:源于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民族特点突出,内容健康,充分体现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精华;有突出的体育健身特点,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推广价值。本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中参赛的13个表演项目,就浓缩了各民族的民俗和精华。除了上述《斗竹》外,来宾的《哺吐》展现了瑶族同胞远古时候如何猎鸟,而河池的《松傩》则表现祭祀、祈福。
叫好又叫座
来宾《破竹》的编导欧阳可行说,在金秀大瑶山中,破竹是生活、生产中一项需频繁进行的工作,瑶民把竹子破开来织成竹篱笆防野兽,保护庄稼。《破竹》中,十几名穿着瑶族服装的男女敲打着竹竿、竹筒,在一名老者铜锣声的号召下,共同驱逐侵犯庄稼的野猪。老者一边敲锣,一边喊话。编导告诉记者,老者所用的是瑶话,意思是“野猪来了!赶快来把它赶走吧!”除了现场敲打竹筒、竹竿的声音,还有录制的模仿野猪的叫声、鸟叫声,使场面非常热闹而紧张,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与瑶族同胞们一起驱逐野猪。本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表演项目比赛,《破竹》也与桂林的《斗竹》一起获得一等奖。
如果说,《破竹》让人佩服金秀人的勇敢,那么《捞鱼乐》则可以感受到河池水族同胞的团结一致:这个节目需要两个人合作,女士帮助男士拿到渔网兜,男士用网兜网到鱼后,还要将鱼放到女士背着的鱼篓中,再回到出发点将鱼挂起来才算数。你看,为了抓到鱼,这个男士的鞋子都掉了;哎呀,力气太小,被对方拽倒在地上;哈哈!4个人“扑通”倒在一起;为了捞鱼,这组的男子“耍赖”要另一组的男子背着“过桥”……不管是预演还是正式比赛,现场的观众都被他们勇敢又滑稽的动作逗得哈哈大笑。看到场上人员“奋不顾身”捞鱼,甚至不少观众大声喊着“加油!加油!”,仿佛场上人员真的在进行一场捞鱼大赛。
“这是第一次在家门口如此近距离跟各个少数民族接触,真是太有趣了!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很精彩,很难忘!”观众席上,来自玉林城区的陆伊丽女士说。表演项目如此精彩,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潘 燕)
参与互动(0) | 【编辑:杨丽】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