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侨乡普宁舞“英歌”闹新春

2011年02月05日 00: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揭阳2月4日电 题:侨乡普宁舞“英歌”闹新春

  作者 方琼玟

  “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宁英歌”。大年初二,在著名侨乡揭阳市下辖的普宁市的街道上,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普宁民众正舞动着流传了三百年的“英歌”闹新春。

  从拥挤的人群中望过去,一杆大旗在远处左右摆动,旗面印着的“替天行道”四个大字十分醒目。英歌表演者一个个脸涂油彩,他们一下子扣棒在下,从下而上,一下子东奔西突,跳跃不断。这边提臂敲锣,那边转身踢腿,表演者个个动作矫健轻灵,动感十足。

  每当令旗舞动,表演者便紧握英歌锤,在不断跳跃中奋力击打。不经意间,一些武术套路闪现,喝彩声顿时响彻连天。

  英歌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普宁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舞蹈样式,它被认为是扬正压邪、吉祥平安的象征,深受民众喜爱和推崇。一支英歌舞队表演人数大体在16人和24人之间,也有增加至32或36人,近年出现的人数最多的英歌舞队人数更达到108人。

  英歌队成员罗先生告诉记者,今年参演的英歌队共有四支,另外还有一支醒狮队。 英歌队成员基本都是兼职,以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居多,春节前一个月英歌队就开始集中训练,一般都是晚上训练,强度比较大。有些外出打工的会提早报名,让村里预留名额给他们。“这些年轻人今天凌晨2点多就起来化妆吃饭,很敬业。”

  南山英歌队的张伯今年65岁,每年春节都会参与舞英歌。他说,由于自己老了,有些动作跳不动,只好在英歌队里扮演“小啰”,就是手上拿着一柄尖刀叉、一身黑衣服、有点吓人的小角色。

  张伯说,为了使普宁英歌不致失传,英歌队员老的带小的,手手相传,参加排练英歌的孩子最小的只有5岁。“有的小孩很热爱英歌,在家里弄了两个扫把柄敲敲打打,没多久就学会了,很聪明。”

  站在一旁观看的陈香梨女士将4岁的小孩顶在肩头,孩子在上面笑得合不拢嘴。陈香梨称,为了看英歌舞,上午8点多带着小孩就过来了。“从体育馆一直跟到市政府门口,走了一个多钟头都不觉得累,英歌舞太精彩了。”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卢岩】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