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阳江4月23日电 题:粤西阳春“独石仔”洞穴遗址定格古人类生活
记者 陈明
在粤西阳江的阳春市春城镇东北方向30公里处,有一座名叫“独石仔”的石山。因此山屹立于诸山的环抱之中,故名为“独石仔”。在此山的东麓,有一个裂隙溶蚀形成的高15米、宽28米、深40米的山洞,这就是被考古界认定的“独石仔古人类洞穴遗址”。
据相关资料记载,在上世纪的1960年,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在西江两岸作考古普查时,意外地发现了这个位于漠阳江流域(漠阳江是广东阳江的“母亲河”)的阳春独石仔古人类洞穴遗址。
在此后的1964年和1978年,文博部门对该遗址先后进行了4次挖掘,均发现有古人类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器、骨器和动物骨化石等达1400多件,并发现旧石器晚期的“智人”牙齿一颗。考古界认为,该洞穴出土的石器、骨器和动物骨化石等,证实了当时人类主要的生产活动是渔猎和采集。
根据这4次挖掘出土的文物特征,北京大学所作兽骨C14测年为1.63-1.43万年,属于旧石品时代晚期至新石品时代早期(即晚更新世末期),说明“独石仔”是一个原始人类群居和生活了相当长时间的洞穴。“独石仔”于1979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光流转,古人远去。尽管目前居住在“独石仔”周边的民众,很少有人刻意去关注这个地方厚重的历史文化,但当地的老人在说起“独石仔”的时候,依然能清晰地讲述一些有关这个洞穴的近代故事。
记者最近在“独石仔”周边的村落走访时了解到,这一带村子的很多老人,解放前曾在“独古仔”里生活过,个别老人在解放初期还在这里的洞穴住过。
村子里的几位老人均称,“独石仔”宽敞的洞穴,以及周边举目可及的江河、田畴、树木,构成了这一带殷实而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为漠阳江流域古人类的渔猎生存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有中国工农红军的战士曾在这个石山住过,还有就是当时的村民为避匪乱,也常住进这个洞穴里。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