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岭南写真:梅州百年盐商古道记录原生态客家史

2011年04月23日 16: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梅州4月23日电 题:百年盐商古道记录原生态客家史

  作者 杨草原 古敏灵 周涛

  有着600多年文化积淀的玉水古村,位于广东梅州梅江区北部。这里曾是梅州与江西商品流通运输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驿站,如今成为“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态客家乡村”。

  在村西,有一段用石块和卵石铺成的盐商古道,绵延数公里,已历风雨400多年。据当地史料记载,从清朝初年至民国期间,粤东客家地区一直盐丰粮缺,而江西省则多粮少盐。“挑盐担上江西”成为当时许多客家人的最大副业。过去粤赣两地交通不便,大山横亘,水路不通,两省通商交流多走山路,因此出现了商贸交流的盐商古道。

  在石块砌成的古道上,沾满岁月痕迹的盐商当铺虽只剩断壁残垣,却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城北镇宣传委员丘琳介绍说,当时粤赣商贸文化极为繁荣,从而催生了粤赣交通的玉水村“盐道古镇”。挑担者大多为客家妇女,每次挑盐重量重达一二百斤。她们不辞劳苦地肩挑盐粮进行交易,累了便在驿站休息,晚上就在客栈留宿,经济陷入困境时就到当铺去典当值钱的物品,当时流传的一首客家民谣:“穷人日子苦难堪,路远迢迢来挑担,食多食少也爱去,脚盘血水流脚肿。”

  在采访中,玉水村村委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粤赣两地商贸交流极大促进了当时玉水村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如“竹园堂”居住的布政使朱桂澜就是一例,有着400余年历史的“竹园堂”因清朝有两人考取贡生而出名,又被村民称为“贡元堂”。朱桂澜当年题写的金匾“源开璧水”历经百年仍完好悬挂中堂。另一座保存尚好的古民居“崇善堂”建于光绪33年,为客家民居极具代表的十厅九井的三堂屋。

  沉睡百年的玉水村,古道、古屋、古驿站、古当铺,断壁残垣一一诉说着当年的喧嚣与繁华,也记载了客家妇女挑盐上江西的艰辛历程,堪称客家历史的“活化石”。(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海波】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