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塔、古桥、古宗祠、古板道、古石梯……这就是拥有675栋吊脚楼的酉阳县后溪镇长潭村。过去长潭村的河湾山寨满地是猪屎、牛粪,臭气熏天,蚊蝇横飞,在乡村旅游开发中,长潭村成了“世外桃源”,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64元。
长潭村成了世外桃源
土家吊脚楼古朴典雅,楼角飞檐高悬天空,雕花门窗手艺精湛。寨子沿酉水河岸逐层阶梯式向上布局,建造层次分明,掩映在苍松翠竹之中格外显眼。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让民俗学家叫绝,画家流连忘返,摄影家兴奋不已,游客陶醉其中,这就是被陕西省古文化研究所和重庆市文物考古队的专家们誉为“最美土家山寨”的酉阳自治县后溪镇长潭村。
然而,两年前,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却是赌博之风盛行,整个村没有一处完整的农房,酉水河上布满了渔网和垃圾,和河湾山寨满地是猪屎、牛粪,臭气熏天,蚊蝇横飞。
是什么让这里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改头换颜?是什么让原生态的土家摆手舞乐曲、木叶情歌取代了赌博之风?是什么让这里的农民过上了文明富足的生活?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后溪镇党委书记龙慈亮说,自2009年长潭村被定为酉阳县第一批整村脱贫村后,长潭村抓住来之不易的机会,确立了以旅游为核心的发展路线,打造了后溪“土家名镇、巴渝水乡”的旅游品牌。2010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00万元,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64元。
过去守着“金山”过穷日子
长潭村位于重庆历史文化名镇后溪古镇风景如画的十里长潭岸边,村寨里吊脚楼依酉水河而建,风光优美,保留和传承着独特的土家摆手舞、木叶情歌等原生态民族文化。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的长潭河湾山寨,文化底蕴深厚,有山有水,自然风光秀丽,是难得的旅游资源。 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由于欠开发和交通不便,长潭村人却守着“金山”过着穷日子。2009年以前,农户的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和种田,年人均收入仅为1200元。
2008年,酉阳县决定将后溪镇建成一个集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大镇。用旅游来拉动经济的增长,帮助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
村民开30多家农家乐
“您好!请慢用,如果有不满意的地方请留下您宝贵的意见。”昨日,长潭村村民白孝双在他开的农家乐里热情而亲切地招呼客人。说起他的农家乐,白孝双笑得合不拢嘴,今年元旦期间,他的“农家乐”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来自湖南、湖北等地的游客,3天时间旅游接待收入达到了5000余元。
白孝双是当地第一个开农家乐的村民。2008年底,得知酉阳县整合整村脱贫专项资金、各部门扶贫资金、交通建设资金以及信贷资金等共2000万元用于长潭村的旅游扶贫,打造“最美土家山寨”后,白孝双动用多年的积蓄,改建了两座吊脚楼,还新造了两条游船,准备大干一场。
就这样,长潭村第一个农家乐“宜人山庄”诞生了。旅游项目实施后很快就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从2009年3月开业到2010年底,一年多时间,白孝双家的毛收入就达到20多万元,利润5万多元。
看着白孝双家的农家乐短短一年时间里就赚了庄稼人好几年才能赚的钱,村里人纷纷效仿,转眼间,十里长潭边就有了30多家农家乐和上百条游船。
与白孝双的农家乐一样,长潭村30多个农家乐门庭若市。去年游客数量突破了2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500万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934元,乡村旅游已成为长潭村村民致富增收的新亮点。“变化快得让老百姓反应不过来了。”白孝双说。
近年来,酉阳县把旅游兴县作为全县经济建设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来抓,并将旅游开发作为实施万元增收工程的有力推手,着力打造“千年古镇·世外桃源·养生之地·休闲之都”旅游精品,大力发展乡村民俗旅游。2010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01.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2亿元。(谭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