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侨乡传真

江西:失落古镇铅山期待给力

2011年07月04日 10:34 来源:江西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古镇,本应红砖黛瓦、亭台楼阁;古镇,本应清幽灵动、宁静祥和,但,这一切,都消失在时光隧道中,消失在我们眼前……曾经繁华无比的小镇就此荒芜颓败,渐渐失落。

  古镇辉煌

  铅山河口、石塘古镇,两个曾经非常辉煌的古镇,搜寻它们的前生,不用细看就要被它们迷倒

  铅山河口、石塘古镇,两个曾经非常辉煌的古镇,搜寻它们的前生,不用细看就要被它们迷倒:河口镇,曾是历史上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北宋时称“沙湾市”。明嘉靖年间,这里手工业发达,水路直通鄱阳湖,商品交换的扩大促进了“沙湾市”的繁荣。到了清乾隆年间,河口进入鼎盛时期,闽、浙、皖、赣、川、广、荆、苏等货物集散于此,转销全国,成了商贾云集的“八省通衢”之地。河口以纸张、茶叶之大宗集散,带来了百业之繁盛,而成为与景德镇、樟树镇、吴城镇齐名的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在这里,会馆云集,富商扎堆,货源充足。富足的河口先人没有浪费他们的富足,在“买不完的河口”时代,建造了当时“看不完的河口”。

  直至今天,走到河口古镇老街,第一个映入眼帘的仍然是一栋保存完好的中欧式药房“金利合”,沿河五里长的明清古街,路面用长条青、麻石铺砌而成,路面上深深的车辙,印证了当年车来车往的繁华。沿江码头的碑石上,字迹历历可见,令人回想起当年“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舟楫夜泊,绕岸灯辉”之盛。

  而铅山有幸,除了河口,石塘更因纸而名动四方,有“纸不到石塘不行”之说。“掬水捞云云在手,一帘波荡一层云”,石塘连四纸,比宣纸还要贵重,它纸白如玉,厚薄均匀,防虫耐热,着墨鲜明,吸水易干。用于书写作画,着墨即晕,入纸三分。因为造纸业、茶业而衍生出来的繁华,石塘被称为武夷山下的小苏州,古镇内更是分布着众多的商行和各地的商会,见证着铅山当年的风光。

  失落古镇

  古镇失落。铅山,把它最宝贵的宝贝丢失了。记者不知道这是岁月的友情馈赠还是凌厉的责问

  只是现在,随着水路运输的没落,当年商业繁忙的铅山,渐渐退出了商业中心的位置,河口与石塘,就慢慢没了从前的光彩:河口古镇除了一间“金利合”药房完整保持了原貌、现在还在营业外,其余的古商行,都倒退在光阴的暗处破败不堪,甚至有些骑楼式商铺,几年前也在一片反对声中被拆除了,当年贯通整个古镇水系的惠济渠,也几成臭水沟。站在破败的街道中,看到的是黑漆漆的老屋,守在老屋里的也只有老人与小孩,他们无视外来人员的到来,并不特别张望,仿佛一直沉在自己的故事里根本就未走出,行人只是他故事之外的一抹毫无意义的模糊的影子。

  而处在北武夷山下的石塘也没经受住岁月风雨的吹打。现在,尚存的“豫则弄”、“舒记行”、“天和号”等当初的标志性建筑及商行,有的已成民居,有的空空如也只余下几成危房的老屋,“天和号”这个当年九大银行之一的老银号,更是破败不堪了:铁门斑驳锈落,欧式的石拱门也风化了,有些石雕慢慢缺失。走过整个古镇,有的房子倾斜得似乎老去的妇人,只是打铁铺仍存在,古老的手艺顽强而又冷清。

  古镇失落。铅山,把它最宝贵的宝贝丢失了。

  记者不知道这是岁月的友情馈赠还是凌厉的责问。不知道这是岁月的有意停滞还是无情流逝。

  铅山哪怕失落了两个历史地位极高的古镇,其他旅游资源并不匮乏,但旅游发展速度,却一直有点尴尬

  期待给力

  铅山周边,是横峰、弋阳、福建的武夷山市等,靠铅山石塘境内的武夷山叫北武夷,属江西管辖。目前,弋阳圭峰凭着申遗成功和从前一直来的旅游发展规划,成立圭峰管委会后,旅游一直朝着市场化运作良好发展,福建的武夷山更不用说了,把县申报成武夷山市后旅游更是风生水起,而铅山哪怕失落了两个历史地位极高的古镇,其他旅游资源并不匮乏,但旅游发展速度相比之下却一直有点尴尬。

  首先是鹅湖书院,它位于铅山县城河口镇东南30里的鹅湖山北麓,为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治学之所,中国哲学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就在这里举行,与庐山白鹿洞书院并称于天下。由吕祖谦邀请、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在这里进行的一次哲学辩论,史称“鹅湖之会”。它是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后来,辛弃疾、陈亮还举行过第二次“鹅湖之会”。书院历经800年的沧桑,风貌依旧,格局完整,原状留存,是天下名书院实物遗存中,得以完整原貌保存至今的一处。

  另为,道教名山葛仙山也是一个优良旅游资源。葛仙翁就是三国时著名道人葛玄,他深藏于武夷山、龙虎山、三清山之间的这座山中修仙布道羽化登仙。从此这座山就落下葛仙山之名,成为中国道教灵宝派的发祥地。山顶的道观葛仙祠和佛寺慈济寺,历来被人通称葛仙山庙,名震赣、闽、浙、皖诸地。一山两教,和谐双修,在中国唯此山独有,是世世代代香客游人心目中的宗教圣地,直到现在仍有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自发来此朝拜。而黄岗山,则是华东第一高山,优势不言而喻……

  有这样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铅山的旅游仍几乎空白。记者前去,恰逢该县正在准备对本县旅游资源进行新一轮的调研,希望这次,不仅仅只是调研……(本报记者钟秋兰)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南若然】
    ----- 侨乡传真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