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省政府滇西北旅游规划现场办公会提出“带动怒江”的发展思路;2006年,省政府滇西北旅游现场办公会要求“开发怒江”。至今,5年时间过去了,“十二五”旅游发展已开新篇,怒江旅游现状怎样?未来何去何从?9月3日至9日,记者深入采访,感受怒江旅游发展新风,倾听当地百姓和八方游客的建言献策。
巧合的是,9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云南省政府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共同召开“怒江发展问题”座谈会,大家满怀激情地把关注的目光、关心的力量投向怒江,以确保当地53万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怒江人兴奋地看到了发展的新希望,他们壮志在胸:怒江旅游将大有可为。
“一切都是空灵的,美得让人窒息。”这是署名“深圳磨房眼睛蛇”的游客写下的留言。9月7日中午,我们来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丙中洛乡秋那桶村,翻看“阿白家素描本”,国内外游客用各具特色的语言、图画留下了对丙中洛的真情告白。
窥一斑而知全豹,怒江之美由此可见。随着“开发怒江”的战略从蓝图变为现实,她像一朵新开的花儿,美得令人惊叹。人们常说:山美,水美,人更美!就让我们从人的角度来了解怒江的美吧!
人物:峡谷干爹 名言:“四海五湖的朋友都来怒江”
“开办农家乐比较有名的丁大妈是我姐姐,我是她的弟弟,藏族名字叫白马旺丁,汉族名字是余新民。”9月7日,我们在秋那桶村阿土家吃午饭,一位中等身材、清瘦和蔼的老人在此与我们偶遇。他说起普通话居然很流利,超出了许多本地人。原来,余新民搞旅游接待有10多年了,还带领不少游客从怒江进西藏旅游。接待的外地游客多了,余新民的汉语发音也练得不错了。
余新民对藏传佛教颇有研究,有一位汉族女孩特意认他作干爹,跟他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峡谷干爹”的美名由此而生。不过,他绝不轻易认干女儿,因为那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峡谷干爹”十分好客,他常说一句话:“四海五湖的朋友都来怒江。”每说一次,他的脸上都流露出自豪感。尽管大家知道这个词应该是“五湖四海”,可是,想到这是一位60多岁的藏族老人说出的汉话,而且说得那么深情,大家都理解为这是“峡谷干爹”的专用语。
“峡谷干爹”热情地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一路上听他讲了家里的传奇——两个儿子都因为发展旅游业而改变人生。浙江姑娘苏菲到秋那桶旅游,认识了“峡谷干爹”的儿子余贵权,她爱上了这个大山一样坚毅的男孩。现在,两人已经喜结良缘。“峡谷干爹”的另一个儿子余贵生一直在秋那桶开农家乐,他就是游客喜欢的阿白。他的第一个女朋友是法国人,至今他已为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等10多个国家的游客当过向导。如今,阿白娶了个独龙族姑娘当老婆,在秋那桶过着幸福生活。
[记者有感] “人神共居的地方”,这是游客对怒江的评价。确实,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与怒江共同造就的世界第二大峡谷,神奇、神秘。进入怒江,旅行的故事都非同寻常,用一个词来形容:不可思议。
为了让怒江旅游走向世界,州委、州政府下大力气开发旅游,其中,为解决交通瓶颈做了很多工作。当前,重点将建设好德钦至贡山公路,启动保山至六库高速公路、跃片二级公路、泸腾二级公路、六察滇藏新通道、大理—兰坪铁路、永平—云龙—兰坪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深入推进怒江民用机场前期工作。
人物:怒族龙哥 名言:“怒江在等您”
9月5日,我们从福贡县老姆登茶厂沿着乡村小道走到郁伍林家。小道约有两米宽,是水泥路面,干净整洁;路两边有包谷地、核桃树、茶树、兰草,溪水哗啦啦地欢唱着。当地向导开玩笑说:“怎么样,包谷当我们的行道树,这种路很绿色、很生态吧?”确实,走在小道上我们的心情像阳光一样灿烂,越走越舒畅。
远远地,我们看见一个色彩鲜艳的后背,那是一个高大的身影,T恤的颜色是耀眼的嫩黄色。再走近,看清楚后背上用白色大字写着:“怒江在等您”。“他就是怒江州福贡县匹河乡老姆登村农家乐接待点“奴苏哩”的主人郁伍林。他家是地道的怒族民居,用竹篾和木板当建筑材料,一楼主要养牲口,二楼有围着火塘的客厅、厨房和卧室。从小院到屋内,郁伍林布置得极具特色,完全可以作为拍电影的场景。小院里挂满黄澄澄的包谷串,还有盛开着鲜黄色花朵的兰草;屋里挂着怒族服装、弩、砍刀,还摆着纺车。
围着火塘边的小方桌,郁伍林容光焕发地介绍自己:我属龙,家里有两个大人,3个娃娃,还有1个老人。种着包谷、水稻和茶树。我家背后是一座神山,上海、广东、广西、四川、北京等国内的游客,还有韩国、日本等国外的游客都喜欢到我们这里旅游。1999年,我和独龙族老婆结婚后开始搞旅游接待。曾经有个法国人在北京念书,后来不远万里到我家,住了3个多月,主要学习怒话。
“看看郁伍林,你们就知道——哥不是传说。”向导乐呵呵地补充:“这位‘怒族龙哥’是村里发展旅游产业的带头人,去年接待游客约1000人。”郁伍林骄傲地说:“曾经有一次,80多人同时住在我家,有的睡在床上,有的在火塘边铺睡袋,有的在院里搭帐篷,太热闹了!”
[记者有感]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怒江多民族和谐共居的文化魅力不凡。这里居住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白族、普米族、藏族等,他们不同的文化交织成绚丽的风景。
我们遇到过这样的人家:爷爷藏族、奶奶独龙族、儿媳怒族、女婿傈僳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家里可以通用多种语言,非常有意思!从旅游者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家庭宛如一个神话,令人向往和好奇。
人物:高老爷子名言:“独龙江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他姓高,个子却很矮,但是知名度之高可谓闻名世界。他叫高德荣,独龙族,怒江州贡山人。我们此行没有能见到久仰的“高老爷子”,但是,怒江人民处处传诵着这位独龙族带头人的佳话。
北京奥运会的时候,在遥远的独龙江畔,“高老爷子”专门安排工作人员悬挂表示庆祝的横幅,然后,乡里统一收看开幕式,之前还举行升旗仪式。老人家的心情非同一般,他要表达的是独龙族作为一个民族对祖国母亲的祝福,同时也表达中华儿女的喜悦之情。“高老爷子”曾经告诉记者,独龙族最爱唱的歌就是:“红太阳照到独龙江,雪山峡谷全照亮;红太阳照到独龙江,独龙人翻身得解放。”
“高老爷子”曾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两会”上成为新闻焦点。“我是独龙族代表。”此话一出,所有的镜头和话筒都对准了他,“高老爷子”没有个人出风头的意思,他的心里永远装的是整个家乡。他说:独龙江是中国独龙族唯一的家园,是中国独龙族文化的发源之地。虽然只是一个乡,但事关整个民族。独龙江乡被誉为物种基因库,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解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独龙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9年,独龙江公路建成通车,极大地鼓舞了独龙族的信心……我们坚信,独龙族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其实,不仅“高老爷子”深爱着独龙江,四面八方的游客都十分向往那块藏在深山峡谷的绿色土地。有人自驾车进独龙江,有人徒步进独龙江,有人骑自行车进独龙江,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体验这个旅游胜地,感慨万分。
[记者有感] 《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和改革规划纲要》指出,我们要发挥云南独特的山地旅游资源优势, 积极开发古生物、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趣味性浓、参与性强、寓教于乐的科考科普型旅游产品,鼓励建设一批适应学生消费需求的青年旅馆,使云南成为专家学者和学生科考及修学旅游的重要目的地。积极引导开发登山、攀岩、漂流、野生动物追踪探寻等一批安全性高、吸引力强的探险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
事实上,独龙江正是开发科考探险旅游产品的最佳选择之一。不仅如此,怒江的大山大水雄奇险峻,在旅游产品开发上走人无我有的特色之路很有条件,这也是市场需求的时尚风向标。
人物:浙江老林 名言:“开发怒江大峡谷很有必要”
9月7日中午,贡山县丙中洛乡秋那桶村,浙江和湖南的两辆越野车停在阿土家的院子里。来自浙江的老林身强体壮,一看就是爱玩探险、自驾一类的“驴友”。
“我们要从这里进西藏。”老林剃了光头,估计是为了自驾游出行方便。他介绍,进西藏的各种方式、各种路线都玩过了,就是没有从怒江进入过,所以,特别策划了这次旅行。“我们与湖南的朋友相约在长沙汇合,然后开车6天到贡山丙中洛。”老林认为,开发怒江大峡谷很有必要。“从贡山到西藏察瓦龙,进察隅,在那边玩过之后开车回家,计划1个月走完全程。”老林对此行期望值很高。
秋天,正是怒江大峡谷最美丽的季节之一。高山的绿色、天空的蓝色、稻田的金黄、江水的白浪……美不胜收。老林一路走来,拍了不少照片,他们要把风景都用相机带回家。“来之前,朋友说秋天雨水少,开车比较安全,从怒江进西藏正合适。”老林亲自感受之后还是想说,怒江的路应该再修好一点,这么美的景色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来享受。不过,老林特别提醒,一定要小心呵护这里的生态环境,这是全人类的财富。
[记者有感] 怒江地处中缅印结合部,州委、州政府已经明确提出“把怒江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新通道,加快建设以片马口岸为龙头的边境合作经济带,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
旅游,在对外开放中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2007年12月,滇西北大理、丽江、迪庆、怒江4州市与滇西的保山、德宏两州市在怒江州的六库举行旅游合作论坛,并联合发表《六库宣言》:合力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环线,节约旅游时间和费用。这条滇西北旅游大环线的基本构架是从大理、丽江、迪庆分别进入西部的怒江大峡谷和东部的宁(蒗)——永(胜),然后转由南部的保山和北部的西藏、四川出境,形成区域旅游经济的循环圈。现在,游客逐渐把这个旅游圈变成了自驾游的特色线路。
从百姓和游客的故事中我们看到:怒江旅游应在新产品、新业态方面大做文章,这也可以形容为“新花”怒放。根据最近国家旅游局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北京举行座谈会并签署的《关于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共同推进云南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会谈纪要》分析,怒江具备开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的资源优势及产业基础,怒江有望成为云南桥头堡建设中的旅游新亮点。(记者 储东华 张议橙 付雪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