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武夷山9月22日电 题:武夷山“新农人”的数字化生活
中新社记者 孙贤迅
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福建武夷山,既弥漫着“土”味十足的原生态,也活跃着网络、信息化等现代科技力量。
初秋时节,武夷山兴田镇南源岭村青年农民郭峰强的葡萄园里大部分葡萄已经采完,郭峰强在打理果园,顺带采摘剩余的成熟果子。
在当地农村,郭峰强是采用新技术种植葡萄并取得成功的第一人,帮助他成功的是互联网。
2007年,郭峰强看到别人种葡萄很畅销,于是也在自家地上种了一亩葡萄。种植前,他没想太多,认为只要种下去就有收获。然而到了两年后的结果期,一亩地只收成500公斤,比别人整整少了近一半。查找原因是葡萄架子搭的太高,结串不大、颗粒不多。恰好那时南源岭村建立起信息服务站,郭峰强参加“百村万民”网络培训,学到许多上网知识。于是他开始在网络上搜集各种葡萄种植信息,学习葡萄种植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之后,他改造和完善了自己的葡萄种植,产量果真上去了。
尝到甜头的郭峰强自己买了电脑还装上宽带,在网络的帮助下,葡萄种植面积从1亩扩大到9亩,葡萄亩产量也从几百公斤增至1500公斤以上。今年他种的葡萄每亩产值达1.3万元人民币,仅种葡萄一项收入就有10万元。
“打算明年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希望有一定规模后,为自己的葡萄取名、打出品牌,并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销售自己的产品。” 郭峰强告诉记者。
农村信息化点燃武夷山农民创业的热情。
武夷山市洋庄乡浆溪村茶农吴柳林有老枞水仙茶山30余亩。农村信息化前,吴柳林30余亩茶山产值不到10万元,且茶叶销售一直是他十分苦恼的事。由于浆溪村山高路远,地处偏僻,茶叶销售都是靠别人或是到景区店里去推销,成本高,利润和效率也很低。
2008年8月,浆溪村信息服务站建立,9月份,浆溪村级网站开通,吴柳林参加了政府组织的“百村千家开网店”培训,并在网上开设了自己的茶叶销售网店,还申请了两个QQ号用于业务联系。同时,吴柳林还将自己的茶厂链接到浆溪村网站上进行推广,通过多渠道展示茶叶产品。现在吴柳林一年茶叶销售额达到30多万元,其中有20多万元的茶叶是通过网络销售的,占销售量近七成。
在吴柳林等浆溪村第一批吃“螃蟹”者的带动下,浆溪村目前已有50多户村民在网上开了网店,全村400多户村民有150余户家里装了宽带。
浆溪村党支部副书记宁拥军介绍说,浆溪村经济以茶叶、毛竹为主,是省级生态村,现在村民学习网络、运用网络的积极性很高,村民通过网络打出生态茶叶品牌,部分收入高的茶农一年可达几十万元。
武夷山市“数字武夷”建设办公室主任刘德水告诉记者,农村信息化项目建设以来,已经培训农民45000多人次,新开设农民网店1200余家。
信息化改变了武夷山农村的生产、生活,一批昔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如今轻点鼠标即观览世界风云、学习农业技术、了解市场行情、开网店卖产品、创品牌,成为追赶潮流的“新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