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东兴10月13日电 题:北仑河畔的“两国一市”
中新社记者 肖欣
早晨8点刚过,陆志辉通过广西防城港东兴口岸踏上中越北仑河大桥,几分钟后,再通过越南芒街口岸,前往他开在越南的服装店。
服装店开张5年多来,陆志辉每日朝九晚五出入中越边境,每年能有十几万收入。他告诉中新社记者,自己店铺所在的边贸商场里,有1500多家中国商户,而这样的商场,在芒街口岸附近就有3家。
据东兴口岸统计,近年来每天从该口岸出入境的“跨国经商族”和“跨国上班族”已突破万人,仅次于深圳罗湖口岸和珠海拱北口岸,位列中国边境口岸出入境人数第三。东兴口岸中国人和越南人比例约为四比一,中国人多从事服装生意,越南人则善兜售香水、白虎油等小件商品。
每天早八点,北仑河口岸一开,不远处东兴口岸越南特色一条街也随之热闹起来。
在三层楼的万众国际批发市场里,不仅能找到几块钱的口香糖,更有几十万的翡翠摆件等各色进口商品。操着广东口音的龙亚旺向记者保证他的翡翠是A货,自己的买卖已在这里开了20年,“买假了随时回来,我跑不掉”。龙亚旺介绍说,出售的翡翠、玉石产自缅甸,经越南进口到中国,他还开了玉石加工厂,自产自销。
湖南姑娘刘鹣的店就开在龙亚旺对面,经营的排糖、榴莲糖、水果干、咖啡等小食品把小店塞得满满当当,她会隔三岔五去越南“看货”,然后经人代购,货品通过边贸码头直接运送到店,她再通过物流发往中国各地。
刘鹣所说的边贸码头也在北仑河岸。正午时分仍在码头上忙碌的船主、调度员和搬运工很容易分辨,虽然他们都被烈日晒得黝黑,但搬运工卸货时木薯粉沾满全身,出汗后又糊在身上结成一层硬皮,他们就成了“白加黑”。由于送货船和接货卡车的轰鸣,记者采访只能“基本靠吼”。即便是吼,也有一半搬运工听不懂,来自越南的他们并不懂汉语。
“在这里做搬运工,每天工作7小时,卸货一两百包,日工资80块钱”,调度员黄权荣说,“这比在越南做同样工作多赚3倍”。据黄权荣介绍,边贸码头主要进口木薯粉、菠萝干、绿豆糕等越南农产品,出口布匹、成衣等轻纺产品,家电产品、建材产品和机械设备。
由于农作物产品季节关联性大,船队的淡旺季十分明显。在每年8月到次年3月的旺季里,每天平均要装卸1000多吨货物,每条船上近30吨货物需要货车往返15次才能运完。
一辆辆货车载着货物驶向边贸码头旁的东兴互市贸易区。按照规划,2009年4月兴建的互市贸易区,占地100万平方米,将建成集进出口市场、边贸码头、保税仓、商业中心、住宅区为一体的商贸平台。承建该项目的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负责人表示,“坐拥中国——东盟自贸区,面向19亿人的大市场”是其核心竞争力。
这一说法得到了统计数据的支持。自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以来,双方贸易额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率,并于2011年8月超过中日贸易总量,东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虽然近年来越南经济被通缩困扰,但作为中国通往东盟的边境通道,东兴边贸却增长迅猛,为该市财政收入贡献逾三成,促进2万多人就业,并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当地人告诉记者,边贸的发展让原本闲散和随遇而安的边民“也想着做事赚钱了”。记者在口岸遇到的过境边民、在码头几经周折找到的当地搬运工,也总是聊不了几句便说“我得赶着卖货去”或是“要干活了,先干活,先赚钱”。
晚8点,东兴口岸关闭,夜市灯火点亮了北仑河畔。河畔摆小摊的一位越南姑娘告诉记者,正在和中国男友交往,所以有时就不回去了。另一个姑娘说,为了来中国做生意,在越南培训班学习了半年的汉语,“两个国家一个市场的生活,挺方便,挺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