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清全力创建生态城市 打造侨乡梦与绿色梦
五马山上赏夜景、生态园内品荷香……盛夏时节,在侨乡福清,家门口的都市园林,给市民带来阵阵清凉。
近年来,(福建省)福清市紧紧围绕“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提出“宜居、宜业、宜商、宜游 ”的目标,摒弃常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持续保育生态环境,迈开了创建国家生态市的坚实步伐。
生态优先
生态最直接的体现在绿色。
近年来,福清市全面开展造林绿化、封山育林和“四绿”工程,加强湿地、沿海防护林体系、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森林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屏障。3年里,全市共完成造林11.19万亩,新增封山育林1.5万亩,义务植树754.6万株,创建绿色乡镇9个。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77%,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05平方米。
精心构筑绿色城区的同时,福清还不断提升城市的品位,在龙江沿岸建起江滨公园、文化广场、生态文化园、融侨园、福耀园、龙江公园等近10个公园,面积达1000多亩,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景观带。
基础先行
基础设施的承载力,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环境质量。
近年来,福清累计投入70亿元用于改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全市生态环境护航。目前,福清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两台垃圾焚烧炉都在满负荷运转,自5月份以来,厂内日均垃圾焚烧量从此前的500吨增加到现在的800吨,月发电量达到625万千瓦时,创下并网焚烧发电以来的新高。
垃圾焚烧发电厂只是福清市近年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为有效改善水域、陆域环境质量,减少生活和生产污水对河流、海洋的污染,福清市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为契机,采取多渠道融资、多主体建设的原则,下大力抓好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成功建成日处理污水达12万吨融元污水处理厂,服务城区7个街道;建成日处理1万吨元洪工业区污水处理厂,服务城头、海口镇及元洪投资区;建成日处理4万吨江阴工业区污水厂,服务新厝、江阴镇区;一都、南岭、江镜、东瀚、沙埔等镇建成氧化塘、湿地、氧化沟等污水处理设施,偏远农户建设农村户用沼气、化粪池,初步形成遍布全县的生活污水处理体系,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2.8%。
绿色崛起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按照“经营环境”的全新理念,福清市立足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科学谋划长远的产业发展定位,围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林业等四大生态产业,3年来累计投入70亿元,完成130个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农业方面,仅2012年,福清市就新增设施农业面积4000亩,全市各类设施农业总面积达4万亩。其中,83个产品获评无公害农产品,38个产品获取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加速推进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发展创意产业,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是生态工业工程建设的主要抓手。近年来,福清市有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做大做强电子等高科技、低耗能、少污染产业的同时,先后淘汰关闭了产能和生产工艺落后的高山良术纸厂等100多家企业,推动福清核电等清洁能源建设,中闽(福清)风电公司、华电(福清)风电公司、龙源雄亚(福清)风电公司风电项目也相继建成运行。在节能降耗工作上,2012年,该市在电子、冶金、食品、塑胶行业中,积极推动19家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总投资1亿多元。大力推广循环用水、中水回用,提高工业企业中水回用率,工业用水重复率从2009年的54.69%提升到2012年的80.12%。
生态旅游工程建设是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部分。福清市优化整合生态、文化、温泉等旅游资源,科学编制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在坚持生态建设和保护开发并重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历史人文资源,突出打造石竹山“梦文化”品牌,打造西部山水生态旅游度假区,加快推进东壁岛旅游度假项目与滨海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着力提升以休闲农业、森林人家、水乡渔村、“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为主要特点的生态旅游项目。生态旅游业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今,一个生态美好,美丽、幸福、智慧的福清正在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崛起。(贺鹏 王征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