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陈嘉庚所创集美学校办学100周年侧记
中新网厦门9月30日电 题:陈嘉庚所创集美学校办学100周年侧记
作者:王起鹍
“可爱的侨校,侨生的摇篮……”,这首歌总把我们带进那段难忘的岁月。
今年是集美学校建校100周年,也是集美侨校建校六十周年。1963年笔者从缅甸回国,就读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简称“集美侨校”),在侨校四年多的学习与生活,给我们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从厦门大桥进入集美,映入眼帘便是根据陈嘉庚的要旨创建的,以“南侨”为名的具有嘉庚风格的建筑群:四座一排,逐排层层加高,十六座校舍,如同层峦叠嶂,务实又美观的集美华文学院校园。
如今的集美华文学院,前身就是被誉为“侨生摇篮”的集美侨校,至今集美侨校的历史与陈嘉庚的光辉名字和集美学村联系在一起的。
侨生的学习、生活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侨生大部份是来自泰国、马来亚、新加坡等国家,对于这些生于海外、长于海外的华侨学生来说,要在祖国长期居留或求学、或工作、或成家立业是多么不容易的事,但是在集美侨校这所摇篮里,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陈嘉庚先生教育思想的指引下,侨校的学生受到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组织侨生下乡,参加适量的支农劳动;参加民兵训,培养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作风,在劳动、训练中自觉地磨练自己,不少从小娇生惯养、过着优裕生活的侨生,通过参加劳动和训练,培养了与劳动人民的感情和艰苦朴素的作风,思想境界有了很大的变化。1969年侨校学生响应“上山下乡”号召,奔赴农村插队落户。
侨校文体出类拔萃
集美侨校的艺术团在福建省市曾经独出一时,经常参加中侨委、福建省市侨务系统、省市共青团组织的慰问团慰问前线官兵和各种联欢会活动,曾被厦门市委宣传部誉为“厦门文艺界的一朵花”、厦门“小东方歌舞团”。
上世纪五、六年代的侨校男女篮球队是厦门一霸,经常代表厦门出征应战,据统计,从1953年到1965年,集美侨校就为国家输送了十名运动健将,35名一级运动员,90多名运动员,集美侨校在新中国体育发展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尊敬的师长
由于侨校的特殊地位,根据陈嘉庚的办校要求,中侨委选派13级干部、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海外侨教工作的印尼华侨杨新容任校长(陈嘉庚与杨新容同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华侨界别组参会与活动),从校长到教职员工、从教课书到爱国主义教育,“诚毅”校训无不贴近侨生的思想与感情,不但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向前,并在我们踏上征途时,为我们侨生手持着蜡烛,照亮我们在学习上坎坷不平的路,侨校的教职员工永远是我们最该感谢的人。
遍布世界各地的校友
在集美学校毕业的学生都是从一个普通的侨生,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工人、运动员、教师、医生、工程师、科学家,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有的分布在世界各地,为改革开放和祖国统一事业做出不懈的努力。转眼间的60年,许多侨校校友旅居国外或港澳台,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扬陈嘉庚先生赤诚爱国的崇高思想,为振兴中华、统一祖国、建设家乡做贡献。一生驰骋于光学世界的科技精英赖爱光1960年11月回国,也就读在集美侨校。今年集美学校建校100周年、侨校建校60周年,已有移居境外的400多位集美侨校校友报名回母校参加校庆。
今天的集美华文学院以其“侨校”的办学优势,仍然坚持“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校宗旨,弘扬陈嘉庚先生严谨治校的办学精神,以华文教育为主要方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为世界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学生与华文教师,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海外华界仍然享有极高的声誉。
集美侨校这座侨生的摇篮,将永远成为毕业生们的回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