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城市的品牌要享誉全国,走向世界,先决条件是如何对那些能够体现城市内涵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并结合时代特征加以发扬光大,使其以独特的魅力在竞争的舞台上独领风骚,这是决策者制定城市品牌战略的立足点。因此,江门市将始终把握“侨”这个关键词,深入挖掘侨乡文化的内涵,注重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经济性的挖掘,利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精心策划、组织好“华人嘉年华”等各项活动,最大程度地扩大江门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其中,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活动,于2009年10月获得由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与人民画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节庆中华奖”颁奖大会授予的“节庆中华奖——最佳狂欢气氛奖”。开平泮村灯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侨乡佳节 华人盛会
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
以“侨”为“桥”,旨在创建新时期侨乡文化,推动四海华人欢庆合作的“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自2004年创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以“激情嘉年华,魅力新侨乡”相号召,吸引着海外乡亲和国内各方宾朋接踵而至,成为了侨乡佳节,华人盛会。
“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两年一届,由江门市人民政府、广东省侨务办公室、广东省旅游局、广东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主办,国务院侨办、全国人大华侨委、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致公党中央、全国侨联、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鼓励,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以“侨”为着力点的节庆活动。
几年来,嘉年华活动成功打造了大巡游、论坛、侨乡游、欢庆互动四大平台。嘉年华大巡游是展示世界民族风情的大舞台,每届大巡游的主题不同,参与表演的队伍也不同,第一届以异域风情为特色,有来自东南亚、美洲、大洋洲、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46支表演队参与;第二届以“龙”为特色,有13支来自全国各地特色舞龙队伍同场表演;第三届最大的亮点是增加了“原生态”元素,20支中华民族原生态表演队登台表演。
江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形成了碉楼、海岛和温泉三大特色品牌。吸引海内外游客观看大巡游、游览江门五邑旅游景点是嘉年华主要目的之一。嘉年华活动前后,江门五邑各地结合实际,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缤纷侨乡游展示了江门侨乡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华人大论坛是华人嘉年华活动的又一大亮点,搭建了四海华人交流思想情感、共话合作双赢的平台。首届侨乡华人嘉年华“华人论坛”以“全球化与华人经济”为主题,龙永图、黄金泉、卢鹤龄、冯国经、叶卫刚、余定邦等国内外知名政经人士发表演讲。第三届嘉年华举办的世界江门青年大会“青年论坛”以“华侨华人新生代与侨乡”为主题。
广场欢腾夜是嘉年华为市民、游客与风情表演队伍搭建的互动平台。
【成绩】
第一届嘉年华大巡游由湖南卫视录播,收视率达12%。第二届嘉年华大巡游,江门电视台白天直播收视率达27%,创该台建台以来白天收视纪录。
2004年8月,时任美国华盛顿州州长、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州长骆家辉录像祝贺第一届华人嘉年华举办成功。
2006年第二届侨乡华人嘉年华,超过1200人的海外乡亲组成自费观光团前来观礼,比上届翻了一番。50多个五邑籍侨团还组成方阵参加大巡游表演。
2008年第三届嘉年华,吸引了珠三角数以十万计人士自驾车前往观看,香港还专门组成2000人的旅游团参与节庆游。
2009年10月,由中华文化促进会、节庆中华协作体与人民画报社联合主办的第二届“节庆中华奖”颁奖大会授予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节庆中华奖——最佳狂欢气氛奖”。
“摩界”盛典 江门制造
中国(江门)摩托车工业博览会
中国(江门)摩托车工业博览会(简称“摩博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和江门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时间与广州秋交会对接。摩博会期间,同时举办摩托车和汽车零部件展示、摩托车经济发展国际论坛、摩托车竞技表演及巡游、主题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摩托文化活动,以及经贸洽谈活动等。
江门是中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中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企业江门大长江集团坐落在江门市蓬江区宏达工业区。
在2000年和2002年,我市举办了两次摩托车工业博览会。2003年至2005年更是扩大规模,举办了机电产品博览会。2006年,我市在“机博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第三届“摩博会”成功举办,成为了江门摩托车产业的催化剂。
2006年至2007年,“摩博会”对摩托车产业的招商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2005年我市只有12家(整厂)摩托车企业,到了2009年,列入国家发改委公告的整车生产企业发展到16家,占全国的11.27%。摩托车产量也从2005年的220万辆,一下猛增到了2008年的431.17万辆,占全省产量的47.55%、全国产量的15.68%。
2009年10月23日,第六届中国(江门)摩托车工业博览会暨经贸洽谈会隆重开幕。依托摩博会这个“摩界”盛典,我市广泛开展经贸交流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签订外资、民资投资合同及意向项目共107项,总投资17.83亿美元。
一年一度的江门摩托车工业博览会,已成为我市推动产业集聚、打造侨乡品牌、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全国“摩托之都”的一个重要平台。
正月十三 舞灯游行
开平泮村灯会
泮村灯会,又称舞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举行,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开平水口镇泮村的习俗,也是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民间艺术活动。
泮村有48个自然村,1.5万多人口,全部姓邝。各村群众和民间艺人用竹、木和各色彩纸,制成1丈多高的大花灯,装饰精致华美。灯会之日,由各村选出的青壮年组成舞灯队伍,伴以几头瑞狮,敲锣打鼓,燃放鞭炮,游行到各个村庄。这天,乡民和亲戚朋友云集,村村场场彩旗招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男女老幼穿上新衣服,到处是一派节日的喜庆气氛。
这个习俗,相传始于明朝,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泮村一带都是黑石山,山形似象、狮、虎、牛、羊“五兽”,被称为“五兽地”。明朝洪武元年(1368)邝一声自广东南雄迁到此地立村(龙田里)定居,但多年后仍人丁不旺,百业不振。据说是因五兽中狮子为王,而狮子成天打瞌睡,甚至长睡不醒,其余四兽就乘机到处为害,使泮村乡民灾患频仍。特别是每年正月十三,是最不吉利之日,祸患尤甚。邝一声选择正月十三为舞灯日,要泮村所有村庄,四方乡民,扎起三头巨型花灯,敲锣打鼓舞狮,以求消除祸患,让泮村子孙昌盛,百业兴旺。此后,正月十三泮村舞灯,年复一年,流传下来。
700年传承的民间艺术节
鹤山玉桥飘色
玉桥民间艺术巡游,即玉桥飘色,是鹤山沙坪街道办事处玉桥片区传承了700年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节。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二日,村民成群结队外出巡游,有女饰队、武术队、八音锣鼓队、金龙醒狮队,其间锣鼓声、音乐声、鞭炮声此起彼伏,场面壮观。
历史上的玉桥民间艺术巡游,每一次都要经历22天,从四月初一至二十二日。每年三月尾后几天,太尉庙理事会就发贴到各房的值士或族老,召集到太尉庙开会,商议庆神事宜。到会的值士、族老先到神像前拈阄,决定当年谁先庆祝。每个村都要庆两三天,不管轮到那个村开头,那个村在四月初一就要组织村民敲锣打鼓,举旗舞狮,燃烧鞭炮到太尉庙恭迎陈平神像,把陈平塑像抬回村,这叫做“菩萨下庙”。过两三日后,到另一个村,另一个村的村民也要像先前那个村一样去接神回村庆祝。一村轮一村,轮完为止。最后的那个村,庆完神,就要负责把神像抬回太尉庙,这叫做“菩萨返庙”。那时,各村的村貌便焕然一新。到活动的最后两天,全乡村民就大集中去太尉庙拜神,有的村就“烧炮头”,晚上做大戏。那时已乡亲云集,外嫁女也拖儿带女回来庆祝了,场面盛况空前。
每年小巡游 十年大巡游
台山汶村庙会
汶村,是台山市最大的村落之一。据考证,汶村至今已有835年历史。村内的三圣堂(三圣据称为释迦牟尼、榕树大圣和北帝),村人称其为“大庙”。
汶村历经天灾人祸,波及民生。于是,为寄托神灵庇护,村民抬起庙中“三圣”神像在村中巡游,以驱邪祈福。后来觉得这样巡游太过单调,于是加上象征吉祥的舞龙队伍跟随。汶村舞龙活动,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汶村人多财厚,于清朝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起,组织更大规模的庙会活动,规定每年一小巡游,每十年一大巡游。择日于春节期间举行的汶村庙会,全村海内外乡亲云集,到处张灯结彩,举行村民书画作品展览,请来专业剧团一连数晚公演大戏,而最引人入胜的是文艺大巡游。这一天,游行队伍集中三圣堂前广场,6枚地炮轰鸣为号,以七星旗、帅旗、罗伞、水晶牌、彩凤、花篮队为前导,随后是四个闸门的四支队伍,各有金龙一条、飘色四台、醒狮数头,“八音队”押后,游遍村内的大街小巷。此刻,鼓乐争鸣,炮竹喧天,队伍所到之处,万人空巷,夹道观摩,呈现一派太平盛世景象。汶村庙会所展示庞大的舞龙、舞狮、飘色、八音班等原生态文化样式,吸引着各级宣传媒体和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是台山民间习俗文化的一个品牌。(杨慧敏)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