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疯狂着迷,为了充电 家长四处下载,为了择校美国耶鲁、哈佛等名校网络公开课“攻占”硬盘淘课
浙大已列入计划,5年后有望实现
在记者的大学时代,有一句网络“名言”,叫做“‘逃课’是一门必修课。”
而如今“名言”一语成谶,只是“逃课”两字,变成了“淘课”——美剧夏休,日剧断档,新版《红楼梦》和《西游记》天雷滚滚,挑剔的网民们却意外地被名校的网络公开课“攻占”了硬盘。
耶鲁、哈佛、麻省理工等美国知名高校都纷纷在网上开课,放出了课堂实录的下载,满足全世界的求知欲。于是一时下载者众。在百度上,键入“耶鲁公开课”,你可以得到74000余个搜索结果,绝对的网络热词。
昨天还有“淘课”读者打入热线,询问浙大或中国其他知名大学是否能够效仿,让普通人也能一窥名校风采。
无数自修者在浮躁的网络社会产生了对优势教育资源的要求。
超级讲师,让白领们大感充实
郑准再次检查了自己的日程表,迅速地将周五晚上的一场相亲安排勾去,换上两个大字:“网课”。身为30岁的“齐天大剩”、公司“白骨精”,郑准厌烦了一星期一次的现实版“非诚勿扰”。
“现在最想出国念念书,重新走进大学课堂。”这是现在排在郑准心中第一顺位的愿望。而在一年前排在这个位置上的还是升职加薪。引发郑准态度巨变的原因,正是这一年国外大学网络公开课的体验。
当时,她只是想下一部韩剧来打发无聊的单身时光,可却意外地发现网络下载资源上有名为《死亡》的一部哲学课堂实录。出于好奇和对自己英语系高材生的自信,她点开了播放资源——一个瘦削的大胡子老头,盘腿坐在一张桦木桌面上,侃侃而谈,镜头推远,正是一副典型的西方大学讲坛的气派。这是郑准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哲学家坐而论道,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网络公开课的形式。“从此,我就开始‘粉’这个叫做Shelly Kagan的老头。”
Shelly Kagan是耶鲁大学著名教授。郑准下载的这部《死亡》不仅是耶鲁大学为本科生开设的公选课,也是流传最广的世界知名大学的网络公开课。而郑准迅速发现,原来自己早已不算先行者,在VeryCD等下载网站和豆瓣讨论组中,已经有了无数同好。其中,白领占了绝大多数。
李想是郑准在网络上认识的杭州同城“淘课粉”,32岁,在某银行从事信贷行业的他正是事业起步的关键时期。“我们几个人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定期交流下载到的网络课程和相关书目,还组织QQ群讨论。”李想说,他关注最多的还是金融方面的网课,《金融市场》、《博弈论》是他的最爱。
“怎么说呢,到了现在这个年纪,你会发现自己懂得太少,但真让你回大学里去学习,谁也没这个时间。”有了网络课堂,六七十分钟一节的课程,被切割成一个个短小段落,嵌入Iphone,随身本,融入到了公车上的颠簸时光。而课堂上精辟的分析与概念演绎,则不时出现在李想的计划书和每周报告中。
“以前从来不知道,自己这个专业会有那么多的外延。”如今,每堂网络课后进入p2p university 等网站的课堂讨论室,已经是李想的规定动作。
对于郑准、李想这样正处在事业冲刺期的白领来说,世界名校网络公开课在这个时候出现,无异于把巴别塔的梯子递到了他们的脚下。
家长追着下载,为给孩子一个择校预演
网络名人和菜头同样是个号称以前“进了课堂,就想睡觉”,现在“不进课堂,就不睡觉”的典型。他在“以人格保证”推荐公开课课程时,曾说“并非因为它只适合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又或是只适合于哈佛学生那样的高智商人群。单看西方思想家的思辨过程,就已经足够性感。”
今年秋季,耶鲁的网络公开课将增扩至36门。而随着今年初“YYets(人人影视)”的字幕组介入制作中文字幕,这些名校的网络课程彻底降低了中国网友接受国外课程信息的学术门槛,也因此原本只在白领中流行的“淘课”风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普通人,特别是一心为了孩子择校的家长。
家住杭州建国路的谭若梅,有一个正在读高一的女儿,这几日她正央着同事帮她下“人人影视”网页上已被翻译成中文的十课,其中包括了《死亡》、《金融市场》、《心理学导论》等课程。有心送孩子去美国念书的她想法很简单,“让孩子提前上一下这些课程,既能提高思维逻辑能力,也能让她有选择地挑选自己喜欢的学校,这样规避了很多以后对国外学习方法的不适应。”
无独有偶,给本报打进热线的吴先生也是为孩子下载了这些网络课程,可陪孩子一起听课的过程中,他有话要说:“就《死亡》这期吧,这样看似极其专业化的课程,但我也能听得很明白,说明老师的功力很深。另一点,在中国普通高校,你很难找到这样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思想。”
电话的最后,吴先生想问:“咱们的浙大可以效仿吗?”他的意思是,如果中国的高等院校也能引入这样的网络课程,不仅可以给孩子更多的择校选择,同时更是对大众文化传播普及的一种贡献。
浙大:已列入计划,五年后或有望
带着吴先生的问题,记者拨通了浙江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陈劲的电话。
陈院长坦承,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实际操作起来很难。
第一个坎是完备的网络资源和资金投入,如果说第一个坎作为硬件来说,有短期克服的可能性。那么更大的难处在于软件——“这对老师的要求太高。你别看视频里展现的只是一堂普通的大课,其实对于老师的个人水平、现场掌控和知识储备是很高的考验。”在陈院长看来,最要紧的是这需要老师公开自己所有的教学资料和课件大纲,这点在短时间内,对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中国各大高校来说,都很难做到。
虽然浙大很早就已经注意到了这种课程网络化的趋势,并曾经下了大力气准备“一定也要搞出来”,但最后仍然因为条件的不成熟而不得不放弃。不过陈院长还是表示,网络公开课已经列入了学校的发展计划,预计五年后或许有望实现。(张彧)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