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妈走丢了……”今年31岁的湖北黄冈人张三喜,甫一开口便红了眼圈。为照顾弱智的妈妈和多病的父亲,12岁的他便辍学种田,在建筑工地上打小工,帮家里还债;父亲去世后,他又带着妈妈南下广州,不管有多艰难,他都想把妈妈留在身边,因为他“100个不放心”。
可是,23日下午,他一直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妈妈在员村三横路的菜市场走失了,至今杳无音讯。几天来,他找遍了广州,托了无数的人,发了几百张寻人启事,全都如石沉大海。“妈妈只有七八岁孩子的智力,不会说普通话,听力也不太好……”说到母亲可能面临的危险,他心急如焚,“妈妈晚上一定很冷……”
他恳请见到他妈妈的好心人在第一时间致电13751816159、15992438962跟他联系。
母亲对儿子傻傻的爱
虽然母亲在别人看来是傻傻的,可是,张三喜却觉得,母亲对他和弟弟有着一种本能的爱。
张三喜说,“母亲因为‘傻’,常被人吆来喝去,从来不敢大声说句话。有时见我们被欺负了,尽管她的眼神里有心疼,她也只会喃喃地跟别人说,‘我小孩跟别人吵架了’。”
“只是有一次,我跟妈妈上山打柴, 一个孩子霸道地来抢我的镰刀。”张三喜说,“我们家穷,买一把镰刀很不容易。所以,我就抓住镰刀的刃口不松手,结果他一拉,我的手就流血了。妈妈看到了,从来都不敢大声说话的她,居然冲了上去,大声地骂起他来。”母亲这唯一一次的保护孩子的勇敢姿势,让张三喜至今想起,仍然记忆犹新,既感动,又心酸。
贫家少年:12岁辍学开始养家
张三喜说,母亲叫秦遵巧,今年55岁,因为小时候患脑膜炎留下的后遗症,只有七八岁孩子的智力水平,24岁那年嫁给了比她大20岁的父亲,并先后生下了他和弟弟。“妈妈基本上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主要是靠爸爸照顾我们。”而父亲,长年生病,田也种不好。”在张三喜的记忆里,他们家的粮食永远都是不够吃的,“总是在向别人借粮食、借钱。”
在张三喜12岁那年,小学六年级还没读完,他辍学了,回家种田。照顾父亲、母亲和比他小4岁的弟弟,成了压在他肩上的重任。跟他一样,弟弟也在12岁那年辍学了。2002年,23岁的他终于把家里欠的钱还清了。可就在那一年,父亲去世了。
2005年,他“狠下心”将母亲托付给了堂哥。弟弟去了福建,他来了广州,每个月有2000元收入。他定期把钱寄回老家,请堂哥帮母亲买些日用品和食物。
为尽孝道:接母亲到广州生活
2007年,他找到了一个愿意跟他结婚的姑娘。一天下午,他经过广州大桥时看见的一个流浪女让他作出了一个决定。“那天,我在桥下看到一个流浪的老年女人,衣衫褴褛,头发散乱,她用一个铁罐子到珠江里舀水喝。”他的眼睛里顿时盈满了泪水,说,“我突然想到了我的妈妈,我决定把妈妈接到广州来。”
2007年下半年,他终于把母亲接到了他们在杨箕租住的房子。“妈妈跟我最亲,看得出来,她也很喜欢跟我在一起。”他说,有一天,他和妻子带母亲去超市,“我们夫妻俩手牵手走在前面,妈妈看见了,她也跟上来,牵住我的手。”
他说,那段时间,他经常跟同事说起母亲。“同事都很羡慕我们,觉得我们很幸福。”
然而,在广州待久了,尤其是他们夫妻上班时,总把母亲留在家里,老人也开始想家。她也曾经走失过。2008年,儿子的出生也让母亲开心不少。“她在老家时,逢人便说,她有孙子了。”他说,她重新回到广州后,也很爱跟孙子玩。“当然,她还是跟小孩子一样,经常跟孩子抢玩具。”
今年,因为杨箕村拆迁,他们把家搬到了员村四横路。可是,母亲又想回老家了。于是,张三喜和妻子带着老人和孩子一起回了老家。可是,当他们返回广州时,老人又想跟着儿子回来了。
寻人启事
秦遵巧,女,55岁,身高1.55米左右,湖北黄冈人,小时患脑膜炎有后遗症,弱智,不会说普通话,11月23日下午在员村三横路菜市场走失,走失时身穿暗红色上衣,里面穿白色衬衣,下穿浅绿色长裤,脚穿蓝色拖鞋。(文/记者黄蓉芳 图/记者王维宣 实习生黄良超)
参与互动(0) | 【编辑:刘羡】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