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冬,17岁的她送20岁的他光荣入伍。3年后他在执行一次任务时,因故受伤双目失明,经长期治疗后复员回乡。
1979年春,22岁的她经过激烈的思想挣扎,答应为他进行“护理”,1年多后嫁给了他。
31年来,面对生活的艰难,她以大山般的毅力支撑起整个家庭,甘当他的雨伞和拐杖,为他遮风蔽雨,一路相携前行。
她叫姚宏润,今年53岁,是一个外表柔弱而普通的建始山区农妇。
情哥哥双目失明复员回乡,在嫁与不嫁的纠结中,她勇敢选择了前者
一条小河从建始县三里乡河水坪蜿蜒流过,冬日的阳光拥抱着这个小小的集镇,也拥抱着坐在门口的姚宏润和她的盲人丈夫刘可义。
这一幕,让人感到那么的温暖而恬静。
时光溯回30多年,对姚宏润而言,这样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说起那些刻在她心底的点点滴滴,她感慨万千:“想起来都心酸!”
姚宏润的家在建始县红岩寺镇,打小就与邻村的刘可义相识,两家的关系也很亲密。随着年龄增长,二人渐渐萌生情愫。
1972年,因当地缺水,姚宏润的父亲在地下暗河爆破取水时,发生事故不幸去世。危难中,刘可义经常帮助这个不幸的家庭,他和姚宏润的感情也日益加深。不久,在两家撮合下,他们确定恋爱关系。
1974年冬,刘可义光荣入伍。姚宏润前往送行,一再叮嘱他到部队后好好表现,不要忘记在家乡等着他的心上人。
1977年夏,刘可义所在部队驻地附近发生洪水,已经获准回家探亲的他随部队一起抗洪抢险。一天清晨,他在检查开水锅炉时,锅炉突然爆裂,蒸汽冲到他的脸上。随着一阵剧痛,他昏倒在地,醒来后发现自己双目失明,“当时感到天都塌了。”
经过两年的精心治疗,刘可义见复明无望,要求回到家乡。1979年春,战友送他回到建始,并与当地政府部门协商,给他建起3间瓦房居住。随后,战友又找到姚宏润,希望她能照顾刘可义今后的生活。
姚宏润犹豫了,家人也劝她一定要慎重考虑。刘可义的战友未能得到肯定的答复,便在村里住了下来,一边等姚宏润作出决定,一边请村干部共同做她的思想工作。
第6天,思前想后的姚宏润答应先护理刘可义。此后,她边照顾刘可义的生活起居,边劝说情绪低落的他重新振作起来。
在一年多的护理过程中,姚宏润已经放不下刘可义,决定同他结婚。面对家人的反对,她说:“如果我都不愿意照顾他,他一辈子怎么办?我不能只想着自己!”
1981年初,二人结婚。刘可义回忆说:“那时候我很绝望,如果她离我而去,我肯定活不下去。”
砍柴挑水带孩子,她悄悄哭着扛起一切,还将一度想寻短见的丈夫带在身边
结婚后,姚宏润和刘可义每月可领到40元的抚恤金和“护理费”。但是,在他们生活的大山里,一个没有男劳力的家庭,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砍柴挑水、干农活、做家务,都是她一个人的事。2年后儿子出生,她的负担就更重了。”刘可义回忆。
村里缺水,每到枯水季节,姚宏润每天都要像男人一样,从山下的河沟里把水挑回半山腰的家里。一天晚上,她服侍丈夫、儿子睡下后,独自下山“守水”,到半夜才舀满一担。返回时,她一手扶着扁担,一手举着火把,不料一脚踏空,人摔伤了,水也没了。她坐在黑暗中悄悄痛哭了一场,又回到河沟继续“守水”。
当时家里烧水做饭只能用柴禾,于是每隔几天,姚宏润都要上山砍柴。山高坡陡,除了劳累,她还经常摔得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每天连腰都直不起来,但我不能停呀!停了这个家怎么办?”她说。
一次,她严重感冒,头晕目眩,站不起来。但一想到丈夫和孩子,她拄着拐杖移近灶台,做好饭端到丈夫手上。
妻子的沉重负担,让眼盲心亮的刘可义十分愧疚。为减轻妻子的负担,他曾试图寻短见,幸好被姚宏润撞上。这下她可吓坏了,于是买来一辆轮椅和一部收音机,每次出门做农活时,就把丈夫安置在不远处听收音机……
回忆起妻子对自己的情义,57岁的刘可义有些哽咽。他说:“那些年,她受的苦说不完。即使放在我身上,我都不一定能坚持下来……”
31年来,她从没在娘家过夜,也从没与丈夫吵过嘴,因为她有化解家庭矛盾的好办法
虽说家人当初反对姚宏润与刘可义结婚,但二人结婚后,他们还是选择理解和支持。母亲对她说:“结婚了就好好过!”
但31年来,有件事一直让姚宏润感到愧疚——与刘可义结婚后,她就再也没在娘家过一次春节,也从没在娘家住过一整。“我没办法带他走亲戚,每次我要回娘家,都是先给他做好饭,再跑回娘家看看就赶回来。”姚宏润说,即使是母亲做寿、父亲忌日或重大节日,她也一直是这样。
三里乡民政干部刘美芬说,姚宏润的母亲已年过八旬,十分想念不在身边的儿女们。但姚宏润为了丈夫,不能侍候母亲,“老人家为此很不高兴。”
但也有件事让姚宏润感到骄傲,那就是这么多年来,她和丈夫从没吵过架。对此,刘可义说,他们也像其他夫妻一样,不可能没有矛盾,但妻子十分懂得化解。“有时候我发脾气,她就出去走一会儿,等我气消了再回来;有时候她有情绪,我就默默听着,她见我不回嘴,也会出去散散心再回来。”他说。“夫妻在一起生活,如果老是吵吵闹闹就没意思了。”姚宏润说这话时,刘可义在一旁直点头。
经历风风雨雨、艰难坎坷,生活的阳光终于向他们展露笑颜
31年很漫长,而今回头,姚宏润却觉得“好像很短”。每当有人称赞她悉心照顾丈夫30多年很了不起,她都会淡淡地说:“生活不都是那么过来的嘛!”
自2004年以来,姚宏润一家的生活状况大有改善。这一年,在民政部门帮助下,他们搬出深山,住进山下的河水坪集镇一套宽敞的楼房。“我挑水、打柴25年,这一切搬到山下才结束了。”姚宏润的语气里,饱含着如释重负的轻松。
他们的儿子目前在上海打工,收入不错。刘可义的抚恤金涨到每月1000多元,还能享受免费医疗,姚宏润的“护理费”也从最初的每月10元涨到300元。两笔钱加在一起,足够夫妻俩过上安稳的生活了。
如今,孙女已经11个月大了,正是“呀呀”学语的阶段。但由于跟姚宏润生活在一起,她已能清晰地喊“奶奶”了。
姚宏润抱着孙女,刘可义听着收音机,在阳光的包围下,一切都那么明亮、那么温暖。(楚天都市报 王功尚 向继武)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