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好人”
“敬佩”“大爱”
社会各界不吝赞美邓卫星,更争相伸出援手
“猪肉佬”邓卫星29年助养800多个孩子的事迹继续感动着读者和网友。连日来,在羊城晚报QQ报料平台、金羊网、新浪网等网站,众多网友对邓卫星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还致电本报,主动提出要资助这些孩子。
前天,金羊网上有关邓卫星事迹报道的点击率就有3万多次;昨天,截至下午5时,有7000多网友点击观看了该事的追踪报道。在网友的评论和留言里,“感动”、“好人”、“伟大”、“敬佩”、“大爱”等赞美之词数不胜数。羊晚Q友“猫猫”说:“真情在哪里?好人在哪里?就在邓卫星的家里!”网友“杯中水613”也被感动着:“总是有一些平凡的人默默地给我们无限的感动。”不少网友都祝福他“好人会有好报”,希望“那800多个孩子能过得好后,逢年过节依然能惦记他”。
邓卫星的事迹也激励了很多人,网友“清远车迷网”在计划,下次组织活动去探望这些孩子和邓卫星。
也有网友提出反思,网友“各取所需”问:“穷的地方为啥总要个人出面来帮?政府呢?”网友“小良shawnYu”呼吁:“……政府如何加强偏远地区的教育,切实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做些功德无量、为子孙后代谋福利的事情。”
看了邓卫星的事迹报道,民间慈善团体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马上行动起来。该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王颂汤告诉记者,昨天上午10时,在会长办公会上,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好人好事应该得到社会的尊敬和支持。该会决定去资助这些孩子,包括建沼气池、提供文体设施以及满足这些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
“邓卫星29年来为贫困孩子奉献和付出,令我们深受感动。其实,我们和邓卫星做着同样的事情,有着同样的情怀。”王颂汤说,不单政府,民间慈善团体和个人也可以帮到很多人。(黄宙辉)
不可复制的邓卫星
可以复制的爱与善
记者手记
邓卫星不是一个好的采访对象,因为他不怎么会说“漂亮话”,像所有敦厚的山里人一样,他不善于说他自己,不善于剖白他的“好思想、好品德”。但像很多优秀的人一样,他倔,要做的事就算有天大的困难也一定要做到底。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一直纳闷,29年来邓卫星为下石太镇的孩子们做了这么多、付出这么多,很多当年寄宿在他家的孩子还成为了“富人”,为什么没人反过头来给他献献爱心?
直到最后邓卫星才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靠杀猪、做木头生意、卖石头赚了些钱,算是镇里的富户,所以大家都觉得他是有钱人,不用帮。虽然“学生之家”一直都要他贴钱,但他从来不向外人说:“我还能做的时候,就一直做下去。我对钱看得很开,有的用就多用,没的用就少用。”
据说,几年前,下石太有人觉得邓卫星开“学生之家”发了财,便也开了一个,但是支撑不到一星期就倒了。
还是曾在邓卫星家寄住过的熊小梅说得实在:“就冲天天有三十多个孩子的那份吵,有钱赚都不做。”
邓卫星的所作所为,在下石太这样的山区,几乎是不可能被复制的。每当有人问他为什么承受这么大的经济压力、社会压力还要坚持办“学生之家”时,邓卫星翻来覆去就是那个回答:我当年只读了一个星期就因为穷没法再读了,我知道上不了学得苦,我不想让孩子们再受我当年的苦。
在采访中,邓卫星只掉过两次眼泪。一次是说起自己当年被迫退学,还有一次是说起镇里的一个男孩。那个男孩当年考上了高中,但是因为没钱上不起,就找到邓卫星求助。但当时的邓卫星有两个上大学的儿子要供,实在无力再负担一个孩子读高中的学费和食宿。“他找了我几次,可我实在没办法帮他,最后那个孩子跑掉了。到现在四五年了,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古云“好人有好报”,对于邓卫星来说,他的好报就是自己一家出了三个大学生———两个儿子和大儿媳。
邓卫星的经历很难复制,这样的29年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的;但这样的爱心,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复制的。(黄丽娜)
参与互动(0) | 【编辑:马学玲】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